詩詞典故·二許
【出典】 《舊唐書》卷八八《蘇瓌傳》:“蘇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人。……景龍三年,轉(zhuǎn)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jìn)封許國公。”又,《蘇瓌傳》附《蘇颋傳》:“瓌子頲,少有俊才,一覽千言。……俄拜中書舍人。尋而頲父同中書門下三品,父子同掌樞密,時以為榮。……(颋)服闋就職,襲父爵許國公。……(宋)璟嘗謂人曰:‘吾與蘇家父子,前后同時為宰相。’”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三四《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吾家有二許,下筆兩不休。”舊題宋·王十朋注引趙次公曰:“二許,大許公蘇瓌、小許公蘇颋。”
【釋義】 唐代蘇瓌、蘇颋父子,皆有文才,先后為相,蘇瓌封許國公,瓌卒,其子蘇颋襲封許國公,蘇軾稱之為“二許”。后因用“二許”作為稱美高門世家的典故。
【例句】 二許家聲,三洪地望,今代風(fēng)流第一人。(姚勉《沁園春·送權(quán)倅許張干》3093)這里以“二許”為喻,說許氏出身于名門世家。
上一篇:典故《二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二豪不數(shù)劉伶》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