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定于一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
【釋義】 定于一,指中國只有統一才能安定。戰國時梁襄王問孟子,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說只有統一了才能安定。隨之又對他講述了只有實行仁政、不嗜殺人的人才能統一中國的道理。
【例句】 入奏幾策,天下里、終定于一。(陳亮《三部樂·七月送丘宗卿使虜》2098)這里的“定于一”指南宋只有驅逐金人,恢復北方失地,天下一統,才會安定。意為丘宗卿在獻給皇帝的方略中說明了天下終會統一和安定的道理。
上一篇:典故《奠生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定國精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