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文集·全唐詩
規模最大的唐詩總集。全書分九百卷,計收入二千二百余人共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由清代康熙皇帝下令在揚州組織學者編修,由江寧織造曹寅 (即曹雪芹的祖父) 負責刊刻。參加編修的人都是當時的知名人士,如打頭的彭定求是康熙十五年狀元,楊中訥是康熙三十年傳臚,汪繹是康熙三十九年狀元。《全唐詩》 的編修工作僅用了一年零五個月就大功告成,如此神速,可謂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原因非常簡單: 在此之前,歷代學者已經為編纂唐詩作過許多工作,最直接的成果是明代胡震亨所編《唐音癸簽》 和清初季振宜所編《唐詩》。但 《全唐詩》后來居上,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超過了前代。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居首,其次為郊廟樂章 (宗教祭祀歌詩)、樂府,然后是各家詩人,略按時代先后編排,附以作者小傳; 然后是聯句、殘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等的作品,以及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等韻文,而以詞壓卷。顯然,這種編排體例相當混亂,或者以人為綱,或者以詩體為綱,還有以內容為綱的,這就帶來了一些不方便,如李白的 《將進酒》、劉禹錫的 《竹枝詞》等都不在本人的詩卷中,而在樂府卷或詞卷中。至于張冠李戴的錯誤,更是在所難免。《全唐詩》 當然不可能將傳世的全部唐詩網羅殆盡,其所謂 “全”,也只是相對而言。因此,近代以來就有不少學者在做輯補的工作,中華書局曾出版過 《全唐詩外編》,就是其主要的成果。
上一篇:文學·文集·全唐文
下一篇:文學·文集·全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