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秦皇
【出典】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初并天下……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制曰:‘可。’……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無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釋義】 秦皇,指秦始皇嬴政。他吞并六國,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是一位建立了很大功業的封建帝王。
【例句】 山中花笑秦皇拙,祠殿荒涼虛設。(洪適《番禺調笑·蒲澗》1370)秦始皇固然建立了很大功業,但身死之后只落得祠殿荒涼,豈如神仙能得長生不死,所以計拙可笑。這里以“秦皇拙”反襯“安期騎鶴”之值得羨慕。
上一篇:典故《秦淮王氣》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秦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