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歷史地位
《漢書·藝文志·兵書略》把兵書分為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家,指出兵權謀家的特點是,“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主要講求戰略戰術的運用,兼采其他三家之長,理論性和綜合性強,是兵家最主要的一派。《藝文志》著錄的兵權謀家著作有13種,《孫子兵法》位列第一,可見其在兵家之中的顯赫地位。
三國時期,曹操最早對《孫子兵法》進行整理和注釋,其后注釋之書歷代不絕。南宋時期《孫子兵法》被列為《武經七書》(即《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三略》《六韜》)之首,號稱“兵經”。約7世紀時傳入日本,18世紀以后陸續出現法、英、德、俄等文譯本,受到外國軍事理論界的關注,享譽世界。有人認為它在思想深度上超過一向被西方稱道的近代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而且其重要性隨著毀滅性的核武器的發展正顯得日益突出。
當然,《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但它還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哲理性,影響波及商業管理、中醫藥學及文學藝術等領域。它遠播日本、歐美等,在海外也有重要影響。
上一篇:《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內容
下一篇:《孝經》思想與阮元解經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