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莫貴于義
【題解】
本段選自《墨子·貴義》。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創始者。相傳原為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墨子主張簡樸節儉,反對禮樂繁飾,反對聲色逸樂。重質而輕文,棄華而務實。他的尚同、尚賢、非攻、尊天等思想與儒家大致相同;他的兼愛、節用、非樂、非命等思想則與儒家相對立。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學記錄、整理、編纂而成。現存五十三篇。通行注本有清孫詒讓《墨子間詁》等。
《貴義》體裁類似《論語》,采用較明顯的語錄體對話形式,多記載墨子與后學及時人對話,當為墨子言行錄或墨家的傳記材料。墨子倡導的“義”,內涵相當豐富,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準繩,同時也是執政治國的理念。
子墨子曰(1):“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2),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3),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注釋】
(1)子墨子:對墨子的尊稱。(2)冠履:帽子和鞋子。(3)一言:一句話。即關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導讀】
墨子將“義”放到世間一切事物的首要地位。他首先提出一個命題:世上萬事沒有比道義更珍貴的了,人們的一切言論行動,都要服從于義。如果對一個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斷你的手腳,你干不干?沒有人愿意,這是因為手腳比鞋帽貴重。如果問一個人:把整個天下給你,但是要把你殺了,你干不干?也沒有人會愿意,因為天下再貴也比不上自己的生命。但是人們卻愿意為了一句話是否合乎道義,而以死相爭,因此,道義比生命更可貴。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拒絕誘惑,堅守道義。
【思考】
你認為“義”的內涵是什么?我們今天應該堅守怎樣的“義”?
上一篇:君子尚勇乎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雖千萬人吾往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