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題解】
本段選自《列子·湯問》。
伯牙善鼓琴(1),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2)。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3),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4),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5)?”
【注釋】
(1)鼓:演奏。(2)得:這里指領會。(3)操:琴曲。(4)聽夫(fú)志:聽音樂所獲得的意念。指欣賞音樂的能力。(5)逃聲:意謂隱藏心聲。
【導讀】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拸V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無論伯牙彈奏什么曲子,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據此,后人便以“高山流水”來比喻知音或知己。
【思考】
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又說:“知音難遇。”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上一篇:千載一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節選)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