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有馬
【題解】
本段選自劉向《說苑·正諫》。
劉向(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曾任諫大夫、宗正等。成帝時,任光祿大夫,終中壘校尉。編撰有《別錄》、《楚辭》、《新序》、《說苑》等著作。
《說苑》原二十卷,后僅存五卷,經宋代曾鞏輯校,復為二十卷。收錄了先秦到西漢期間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附有作者的評論,體現了儒家的思想和觀念。
《正諫》為《說苑》第九卷。記述歷代人臣進諫以匡君王過失之事。
景公有馬,其圉人殺之(1)。公怒,援戈將自擊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請為君數之(2),令知其罪而殺之。”公曰:“諾。”晏子舉戈而臨之,曰:“汝為吾君養馬而殺之,而罪當死;汝使吾君以馬之故殺圉人,而罪又當死;汝使吾君以馬故殺人聞于四鄰諸侯,汝罪又當死。”公曰:“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
【注釋】
(1)圉(yǔ)人:官名。掌管養馬放牧之事。圉,養馬的地方。(2)數:一一列舉。
【導讀】
晏子的聰慧之處在于不直諫齊景公,而以數落圉人“莫須有”的罪名,讓齊景公自悟因馬害人是謂“不仁”。
景公的“勿傷吾仁”是其道德與政治抱負的核心,“勿傷”實質上源于他對“不仁”之惡名“聞于四鄰諸侯”的畏懼,源于其視“不仁”為恥的本心。羞恥心能夠調整人的心態、約束人的言行。一般人不知恥,不過是自身品德的問題,為害尚小;士大夫無恥,尤其是當權者無恥,則危害甚大,足以禍國殃民。所幸景公自悟“勿傷吾仁”,知恥而及時改過,近乎勇矣!
【思考】
晏子諫齊景公的方式給我們哪些啟示?
上一篇:國有四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陜縣丞上書忤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