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龍
【出典】 辛氏《三秦紀》:“龍門之下,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尾,乃化為龍矣。”(據《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
【釋義】 古代有鯉魚登龍門即變化成龍的傳說,后因以“登龍”喻指科舉登第。
【例句】 ①刷羽思喬梁,登龍恨失波。(錢起《長安落第作》2653)這里以未能“登龍”喻指自己落第。②兄弟相歡初讓果,鄉人爭賀舊登龍。(錢起《送冷朝陽擢第后歸金陵覲省》2670)這里以“登龍”喻指冷朝陽科舉中第。③濡沫情雖密,登門事已遼。(韓愈《叉魚招張功曹》3839)這里的“登門”即“登龍門”詩謂魚被捕獲再不可能變化為龍。用此典以切題面之“叉魚”。④登龍舊美無邪徑,折桂新榮盡直枝。(姚鵠《及第后上主司王起》6405)作者為主司王起第三次主持考試錄取的進士。這里用“登龍舊美”指王起過去錄取的門生,稱頌王氏歷次主考均得秉公選才。⑤登龍屈指內,飛譽甚籍籍。(李群玉《送魏珪覲省》6582)這里說魏珪很快就會及第,是祝美之辭。⑥退鹢已經三十載,登龍曾見一千人。(許棠《獻獨孤尚書》6985)這里以“登龍”代指進士及第,隱含向慕之情。⑦畫虎已成翻類狗,登龍才變即為魚。(皮日休《宏詞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7067)作者應試博學宏詞科之前已中進士。詩詠宏詞下第故而說剛剛由魚變成龍(中進士)又由龍變成魚(宏詞下第)。⑧退飛鶯谷春零落,倒卓龍門路渺茫。(李山甫《下第獻所知三首》其三7374)這里用“倒卓(騰躍)龍門”比喻自己未能登科。⑨撰碑縱撫登龍伴,營奠應支賣鶴錢。(方干《哭喻鳧先輩》7470)這里用登龍伴喻指與喻鳧同時登科的友人。⑩龍門盛事無因見,費盡黃金老隗臺。(羅隱《送章碣赴舉》7533)這里用“龍門盛事”喻指考試登第。(11)結綬位卑甘晚達,登龍心在且高吟。(鄭谷《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7744)這里用“登龍”典,謂落第的潘為沒有失去求取功名的上進之心。(12)明年自此登龍后,回首荊門一路塵。(齊己《送相里秀才赴舉》9566)作者送相里秀才赴舉,這里用“登龍”典表示預期他將登科而歸。
上一篇:登壇
下一篇:登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