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電影·《喘息》
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浪潮電影運動最初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攝制于1959年,89分鐘,黑白,1960年獲讓·維果獎及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由戈達爾自己編劇。其最初的想法則是由新浪潮中另一位重要人物弗朗索瓦·特呂弗提供的。
影片的故事十分簡單。主要敘述一個叫米歇爾的歹徒,開著偷來的汽車逃往巴黎。在路上,他又打死了一個因其車超速而趕來的警察,來到巴黎后,他躲在女友大學生帕特里霞家中,準備弄到錢后和她一起逃往羅馬,后來,帕特里霞受到警察的威脅,又將其出賣,米歇爾在試圖逃跑時,被打死在大街上。
《喘息》深受存在主義思想的影響,表現了一個由種種偶然事件堆積起來的“無連續性的世界”,其中,“自我是一系列無明顯聯系的事件”,“它并沒有一個內在的核心——沒有本質”。片中的主人公之一米歇爾是個走上一步時還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的人物,他和同樣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確定位置的帕特里霞一起,一度成為法國青年的精神偶像。影片雖然表現了法國新浪潮導演追求商業性與個人風格結合的企圖。但戈達爾卻從一種存在主義的觀察方式出發,賦予了其新的敘事風格。影片結構松散,人物行為缺乏明確的動機,事件的發生則仿佛是生活的自然流程,而未形成傳統電影中強調因果關聯的情節動勢,它的創作方法也是即興式的。影片開拍時沒有劇本,只有幾頁拍攝提綱。演員是在自然背景中作即興式表演,人物對白也是在拍攝過程中臨時確定的。這些給影片帶來一種自然、真實和清新的氣息。
適應著影片所描繪的生活和作者主體意識自由表達的需要,《喘息》在電影語言上也一掃傳統的成規,創造了一種粗糙、自由和更為直接的語言風格。影片的剪輯完全漠視經典電影中追求連續、流暢,強調邏輯性的規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使用出人意料的跳接,對那些作者不感興趣的動作部分大刀闊斧地進行刪砍。于是,片中被追趕的卡車可以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是自右向左行駛的汽車在下一個畫面中又突然變成了自左向右行駛。對片中一些“戲劇性”的事件也完全采用自然化的處理,事先沒有任何暗示,也不作精心的藝術描繪,如米歇爾向追趕而來的警察開槍一段,只用了槍擊和警察倒地等兩三個簡單的鏡頭來表現,以追求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實際的觀察效果。與隨意的跳接相反相成的是追求自然場景時空完整表現的長鏡頭運用,片中米歇爾和帕特里霞大段的沒有什么意義的談話場景幾近于生活的自然記錄,揭示了人物生活的空洞性質。戈達爾還使用輕型攝影機來跟隨人物進行拍攝。其中米歇爾在飯店尋找朋友一段,攝影機跟隨他四處走動,提供了完整的環境表現,使觀眾仿佛就站在人物身邊,獲得了觀察周圍世界的自由。
《喘息》也顯示了法國新浪潮導演對充滿生命力表現的美國電影的興趣。米歇爾一身美國“硬漢”明 星漢弗萊 · 鮑嘉(Humphrey Bogart) 的打扮。戈達爾還通過一個他站在一幅美國電影廣告下的畫面,將其與這位“硬漢”直接聯系起來。而作為對照的是,他的實際表現和性格表明他只是對這些“英雄”的一個軟弱無力的模仿。
《喘息》作為新浪潮運動最早的作品之一,顯示了為這一運動中許多影片共有的特點。如強調個體經驗的表現和現代意識的引入,對傳統電影語言成規的破壞和新的表達方式的建立,以及使用輕型攝影機、采用自然布景、低制片成本、對美國電影的興趣與模仿等。其許多探索與創新都對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戈達爾在片中大量運用的無技巧切換,加快了影片的節奏,得到了廣泛的效仿。使傳統的疊化、漸隱等技巧在以后的許多影片中逐漸地消失了。
上一篇:西方文學·電影·《野草莓》
下一篇:西方文學·電影·《廣島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