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電影·法斯賓德
西德電影導演、演員。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父親是醫生,母親是翻譯。幼年時他一直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為求得安靜的工作環境常打發他去看電影。18歲時,法斯賓德中學尚未畢業,由于父母離異便中途綴學,從此開始自謀生路,歷經種種職業之后,他進入慕尼黑一所私立戲劇學校學習表演。1967年在慕尼黑的“活動劇團”當上了演員,不久又當上導演,導演了第一部舞臺劇《罪犯》,同時還嘗試著寫劇本。1968年,他的第一個劇本《卡策馬赫爾》得以上演。不久,“活動劇團”巡警方關閉,法斯賓德與該劇團十名成員組成“反抗劇團”,很快被譽為西德最受歡迎的私人劇團之一。
1969年,法斯賓德拍攝了第一部影片《愛比死更冷酷》,這是一部強盜片,影片參加了西柏林電影節的展出,引起很大反響。但影片的風格還很不統一。同年8月,他將自己的同名舞臺劇《卡策馬赫爾》搬上銀幕,在影片中批判性地探討了由他自己扮演的那位外籍工人的遭遇。它在曼海姆國際電影節上首映,獲電影評論獎、德國表演藝術學院獎,并在1970年的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五項獎。這部影片標志著法斯賓德的初次成功,并顯示了他的全面才能。他的頭兩部影片是以劇團為班底,自籌資金拍攝的,但不久由于同劇團老板發生爭執而被解雇。他后來的一部分影片是由電視機構提供微薄的資金拍攝的,直到1970年在西班牙拍攝西部片《懷蒂》時,他才得到50多萬馬克的資金。
1971年法斯賓德自己創辦了名為“探戈”的電影公司,此后便以神奇的速度拍攝了許多影片。1971年的兩部影片是: 《對一名神圣妓女的警告》和《四季商人》。前者幾乎以一種敘述愛情的方式,自我批判地概括了他那攝制組拍攝《懷蒂》的過程,將他們內部的糾紛不加掩飾地作為他第一部自傳體影片的題材?!端募旧倘恕肥且徊繉嶒炂?,描述了一個水果商人的敗落,這是西德戰后第一部反映50年代的作品。在這部影片中,法斯賓德第一次從他過去那種刻板僵硬的形式中解脫出來,代之以追求實效的、簡樸的風格,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令人信服的,但影片中有不少誨淫的鏡頭。這以后他經常在這兩種風格之間變換。此時,好萊塢導演道格拉斯·西爾克及他的情節劇對法斯賓德轉向拍通俗的流行影片起了決定性影響,使他的影片獲得越來越多的觀眾?!犊謶滞淌伸`魂》(1973)就可認為是西爾克的情節劇《天堂贊同什么》的翻版,講述了一名老而丑的清潔女工同一位20歲的摩洛哥青年之間的受到社會非難的愛情故事。該片在1974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國際評論家聯盟獎?!栋7啤げ防锼固亍?(1974) 講述了女主人公嫁給了一個貴族,但卻與一位青年軍官戀愛,最后被丈夫遺棄的故事。法斯賓德將影片拍成黑白片,運用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布景、表演和鏡頭處理,以史詩般的手法,有條不紊地呈現出劇中人的內心世界,并以畫外解說使觀眾與情節保持間離效果。
他于1976年拍的兩部影片《天使的幽靈》和《魔鬼烤肉》均為失敗之作。1977年他耗資600萬馬克拍攝的《絕望》 (表現男子同性戀) 于翌年獲西德最佳導演獎。1978年,法斯賓德拍攝了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影片通過瑪麗婭一生的經歷,巧妙地將她的婚姻關系及死亡同德國的政治經濟連結在一起,表現了德國人的歷史創傷,描繪出了一幅戰后及“經濟奇跡”年代的圖畫。這部影片在1979年的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兩項獎,并獲得西德的聯邦電影獎,在世界各地放映也受到觀眾歡迎。1980年,他耗資1300萬馬克拍攝的14集電視系列片《柏林亞歷山大廣場》是根據德普林的小說改編的,講述了1930年前后柏林底層社會的生活。之后他于1981年導演的《莉莉·馬蓮》 和《羅拉》 兩部影片也贏得不少贊譽,尤其是前者在美國的反響很大。1982年,他的《薇羅尼卡·福斯的渴念》榮獲第32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他的最后一部影片 《克雷爾——與魔鬼締結的協定》 (1982) 是描寫同性戀的,在他死前剛剛完成。
法斯賓德是位多產導演,僅1969至1979年10年當中就導演了30多部影片,還有20多部舞臺劇、電視片、電視劇及廣播劇。他的影片大都由他自己編劇。他還當制片人和演員,從1967至1978年,他在14部由別人導演的影片中扮演角色,還從事過美工、作曲和剪輯工作。這位被譽為“西歐最引人注目、最有才干、最具鮮明特色、最富于獨到見解的青年電影制作者”,正當向電影藝術巔峰邁進之時卻英年早逝,年僅36年。
上一篇:西方文學·電影·文德斯
下一篇:西方文學·電影·抽象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