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海勒
美國當代的著名作家,“黑色幽默派”文學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布魯克林柯尼島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二次大戰時參加美國空軍,曾赴意大利作戰。戰爭結束后就讀于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1954年,他回到紐約,先后在《時代》、《展望》等幾家雜志任職,他早期的兩個短篇小說《我不再愛你》和《雪堡》模仿海明威的風格,被收進《一九四九年最佳短篇小說集》,頗有影響。
海勒的代表作是完成于1961年的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這也是黑色幽默派文學的經典性作品,小說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空軍內部矛盾的描寫,揭露了戰爭及其官僚機器的荒誕,瘋狂與不可理愈,同時,通過“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征,創造了一種基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的形而上的藝術境界,表達了西方人對人類處境所感到的困感。這部小說發表之后,在美國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并長期躋身于最熱門的暢銷書之列,成為歐美文科大學生的必讀節目,而“第二十二條軍規”一詞則作為新的詞匯進入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
海勒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是《出了毛病》 (1974)。按照海勒自己的說法,《第二十二條軍規》寫的是外部力量對人的壓迫和侵蝕,而《出了毛病》則寫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給主人公羅伯特·斯洛克姆和他的家庭帶來不幸的不是什么大事情,而是無數瑣細的小事,但這些小事綜合起來卻能構成一幅真實而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在虛假的繁榮景象之下掩蓋著丑惡與混亂的美國社會。這部小說運用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通過荒誕、畸形的形象隱喻、諷刺現實,表現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墮落生活以及苦悶的精神狀態,顯示出了作者對現實的理解。
海勒的《像高爾德一樣好》(1979) 用滑稽、諷刺的筆法描寫了猶太人的“異化”和“自我本質危機”。書中把高爾德的家庭生活和美國腐朽墮落的社會生活交織在一起進行描寫,表明了現實社會的荒謬可笑。
此外,海勒還著有劇本《我們轟炸紐黑文》 (1967) 和《克萊文杰的審判》 (1974)。
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深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總是著力于表現資本主義社會的瘋狂與混亂,體現著“存在即荒誕”的主題思想。同時,在藝術手法上,又始終離不開黑色幽默: 絕望藏在幽默的背后,在荒誕不經中表現其深沉的悲哀。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作品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笑的,其實,我是一個非常病態的、憂心忡忡的人,我總是想著死亡、疾病和不幸。”海勒的創作方法不是寫實的,而是超現實的。他經常使用夸張和漫畫化的手法,把社會中丑惡的人與事加以強化,使得讀者能透過這一片喧鬧、粗野和瘋狂、雜亂的氛圍,以及如此之多的反語、不露聲色的嘲諷中,品味出作者深層的痛苦與嚴肅的寓意,從而給人以更為強烈的振撼,收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海勒的作品也帶有黑色幽默派文學所共同具有的缺點,就是缺乏改變現實的信心。他總是用解嘲的態度減輕痛苦,以無可奈何的心情接受事實。同時,也喜歡津津樂道某些趣味不高的事情,文體上也有散亂、重復的毛病。
上一篇:西方文學·貝克特
下一篇:西方文學·馮內古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