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兩漢·長門賦》簡析
司馬相如著。見《文選》,收于《漢魏六朝賦選注》。是一篇抒情辭賦。寫漢武帝的陳皇后孤居于長門宮內的愁苦悲思。賦前序文中說,陳皇后原得寵于漢武帝,失寵后以“黃金百兩”請司馬相如寫了一篇“解悲愁之辭”,使武帝回心轉意,陳皇后因此又得寵幸。此序疑為后人偽托。文章先從旁描述陳皇后因抱怨君王,朝思暮想,形容枯槁。再由陳皇后自敘如何陳設佳肴以候君臨,登上蘭臺,望眼欲穿,觸景傷神,返宮后,獨自彈弦,抒發悲懷,令周圍使女悲傷不已。入夜,夢中見到君王;醒后,神魂不定。年復一年,癡心盼望君王幸臨。文中塑造了一個在宮廷爭寵中失敗的棄婦形象,她名為皇后,實為囚徒,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婦女所處的地位。賦中除直接抒情外,還采用寄興、烘托、象征等多種手法,把主人公凄婉悱惻的心理情態刻畫得細致入微。
上一篇:《散文·長江輪上》簡析
下一篇:《散文·兩漢·問孔》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