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音樂·貝爾格
奧地利作曲家。1885年2月9日出生于維也納一個富于藝術氣氛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并顯露出其作曲才能。1904年開始跟勛伯格學習作曲,四年之后,創作了單樂章的鋼琴奏鳴曲,以后幾年,他在作曲上發展甚快,1927年,由他作曲的歌劇《沃采克》上演,受到了空前的歡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貝爾格曾在維也納服役,戰爭打斷了他的作曲生涯。戰后,他在維也納教作曲。1935年,因蚊蟲咬傷而中毒身亡,享年50歲。他的作品除歌劇《沃采克》 外,還有: 《室內協奏曲》; 弦樂重奏《抒情組曲》; 鋼琴與管弦樂《酒》; 未完成歌劇《露露》; 小提琴協奏曲等重要作品。
貝爾格的音樂風格深受勛伯格的影響。他象勛伯格一樣,在創作中大量地利用增、減音程及七、九度音程,旋律寬廣而跳躍; 在聲樂上,采用朗誦性的唱法以增加歌詞的力量; 在和聲上,從半音階手法,經過無調性,最后發展到十二音技法,與勛伯格所經歷的道路極為相似;在配器上,他使用了勛伯格的星星點點式配器法,并運用了一些特殊的音色。雖然貝爾格繼承了勛伯格的作曲手法,但也有獨特的貢獻,他在創作中,不受某種學說或理論的約束,有時,他嚴格地根據十二音技法,有時卻按大小調或無調性來寫; 除跳躍性很大的旋律外,貝爾格還寫了一些民歌般簡樸的曲調。他在音樂創作上的重要成就是能夠吸收并結合新舊手法而形成獨特的音樂語言。
上一篇:西方文學·音樂·威廉斯
下一篇:西方文學·音樂·柯達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