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舞蹈·《寶石》
這是一部三段體芭蕾舞劇,編舞: 喬治·巴蘭欽,作曲: 加布里埃爾·富雷、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彼·伊·柴可夫斯基,首演于1967年4月 13日紐約州立劇院,由紐約市芭蕾舞團演出。這是根據三位不同作曲家的音樂編舞的,三段分別為“綠寶石”、“紅寶石”“鉆石”。演員穿著可以亂真的鉆石服裝表演。第一段富雷的 《佩雷阿斯和梅麗桑德》 與《夏洛克》,由兩個單人舞,一個變奏,一個三人舞和一個雙人舞以及終場的集體舞組成; 第二段采用斯特拉文斯基的《鋼琴及管弦樂隨想曲》,這段中,巴蘭欽為一對主要演員、一個獨舞演員及一支男女混和伴舞隊設計了不同的舞蹈,群舞表演時,雙人舞和獨舞交替交替出現,起到領舞的作用; 第三段的音樂取自柴可夫夫斯基的 《D大調第三交響曲》,全曲五個樂章,巴蘭欽只采用后四章,分別為: 第二樂章,德國風的,中快速,舞蹈者是十二位女演員和兩個獨舞演員,第三樂章,較緩慢的行板,男女主角的雙人舞,第四樂章,諧謔曲,群舞和兩個主角的變奏,第五樂章,快速而又熱情地,全體演員跳波羅耐茲舞。這是巴蘭欽“無情節”芭蕾中的代表作,編舞者充分研究和理解了音樂的諸原素: 音調、音值、音色、節奏,速度和強弱,認識到人的各種姿勢尤如繪畫中的陰影,音樂中的音調一樣,有一定的親屬關系,巴蘭欽正是根據這種關系提出的框架,發展了他的編舞手法。這部作品純粹的舞蹈形式,使人很難把音樂與舞蹈分開,它們已成為一個整體,產生出新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西方文學·舞蹈·《啟示錄》
下一篇:西方文學·舞蹈·霹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