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渥霍
波普藝術家。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曾就讀于卡內基藝術學院,1952年到紐約成為商業設計家。最初他作為一位波普藝術家,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些標準的商標和超級市場的產品上,如可口可樂瓶子、坎貝爾的湯罐頭、以及布里羅的紙板箱。他最有特色的風格就是重復。可口可樂瓶子無休無盡的排列,造成如在超級市場貨架或電視廣告所見的視覺效果。之后,他以人們心中的偶像,如民間英雄普利斯萊,瑪麗蓮·夢露、伊莉沙白·泰勒等人的照片,用絹印的手法重復印在畫布上,譜成今日大眾傳播的視覺效果。1960年代中期,他將報紙或雜志所刊登的車禍及災難景象,印刷在畫布上,以表現同樣非個人的東西,暗示這些也是流行景象的一個側面。這是因為,司空見慣就能使人漠不關心。甚至“死亡”也成為無個性、普通性的新聞內容。1960年代后期,他轉入電影的制作。仍使用單調的反復手法一再敘述同樣的主題,表現都市文明生活由大眾傳播所帶來的催眠視覺效果。1970年代,作為一個藝術家,渥霍的題材逐漸增加了他自己的形象和他所處的環境,在推廣這些題材方面,他具有很卓越的想象力,并獲得了成功。他還發表自傳,以增強在人們心中的印象,讓大家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天才。1970年代后期,他以政治人物為題材,還是用絹印的手法印刷在畫布上,然后再以炳烯顏料等,造成大同小異的復數繪畫。代表作品有: 《綠色的可口可樂瓶子》 (1962年)、《瑪麗蓮·夢露》 (1962年)、《電椅》 (1965年) 等。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波丘尼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