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電影·純電影
20年代歐洲先鋒派電影的表現風格之一。這種電影反對敘事,提倡開掘電影獨有的表現手段,要求完全擺脫故事情節和舞臺劇影響,強調通過有力的剪輯、高速攝影、低速攝影和其他特技賦表現物以強烈的節奏。純電影源自將電影從其他藝術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想法,正如這種電影的主要倡導者、法國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所說,純電影是“擺脫其他藝術的束縛,擺脫各種主題,各種表演而獨立存在的”,它要“讓畫面來主宰一切,避免那種無法專用畫面表現的東西”,“讓畫面的威力單獨起作用并且讓這種威力壓倒影片的其他東西”(《論純電影》)。杜拉克的《第927號唱片》(1927)、《阿拉伯花飾》(1928) 和 《主題與變奏曲》(1930),享利·修梅特的《光和速度的反射》 (1925) 和《純電影的五分鐘》 (1925) 都是純電影的代表作品。漢斯·里希特的 《節奏21》 (1921),費爾南· 萊謝爾的《機器舞蹈》(1924) 也被視作純電影。作為歐洲先鋒派電影表現風格的純電影常被歸入抽象電影。德法先鋒派電影運動消失后,這一術語并未隨之消失,在當代批評中,它常被用以指實驗電影的一個種類,或干脆就成為實驗電影的代名詞之一。一些當代實驗電影工作者拍攝的某些影片常被稱為抽象電影,亦被稱為純電影,如弗朗西斯·托馬普遜的 《N.Y.,N.Y.》 (1957),斯坦·勃拉卡其的 《蛾光》 (1963),諾曼·麥克拉倫的 《同步》 (1972),拉利 · 庫 巴 的 《3/ 78》(1978)等。
上一篇:西方文學·佩雷
下一篇:西方文學·電影·《機械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