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主義
該術語起源于1912年至1917年間興起的一個詩歌流派。然而,它的理論和這一流派的輪廓都不甚清楚,因此至今仍不能給它一個確切的、令人滿意的定義。在探討意象主義之前,有必要作此說明。
1912年,埃茲拉·龐德首次以書面形式提到“意象主義”,并在他所寫《回答》一書附錄的評論里暗示了意象主義與T·E·休姆相關。第二年,龐德和F·S·弗林特在《詩刊》上撰稿,為意象派運動推波助瀾。1914年,龐德編了一本《意象派詩集》。此后,龐德興趣索然,艾米·洛威爾接替了他,成為意象派的領袖人物。在她的主持下,多部名為《意象派詩人》的詩集陸續出版了三年(1915—1917)。然而到了1917年,艾米·洛威爾覺得意象派運動的興盛時期已告結束。她主編的最早的兩本詩集都附有序言。這些序言以及《詩刊》上的有關文章是意象主義理論最為精辟的闡述,因而也可以視為意象主義的宣言。
上述詩集所刊的作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意象主義的原則。盡管這些詩看來與龐德關于意象的定義不甚相關,但它們也都強調清晰、精確或細節具體化的價值,注重客觀世界,語言凝練,手法簡潔并根據詩的有機結構選擇恰當的節奏格式。上述意象派的詩作、宣言以及為詩集寫詩的詩人單獨發表的見解匯合成了意象主義的定義。這個定義可以這樣敘述:一首短詩,由單一的意象或隱喻和一種節奏構成,表現外部世界的一個事物或場景,讓讀者直接去領會,避免使詩的含義陷入延伸的抽象意義之中。H·杜利特爾的《山神的話》就是意象派詩的佳作:
大海,卷起你那洶涌的巨浪—
卷起你那尖尖的松樹般的巨浪,
把你那些海浪的巨松甩在我們的巖石上,
把你的一片綠色擲向我們,覆蓋我們,
把你那層層松葉般的浪花灑在我們身上。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除了少數像《山神的話》、龐德的《地鐵站上》以及效仿日本詩歌形式的詩作外,一般的意象派詩幾乎都不能夠完全達到上述要求。所以意象主義可以被看作是一場試圖恢復詩的語言活力的實驗,是對毫無生氣的抽象語言的反擊(19世紀的詩歌正是頹廢到了這種地步)。這和一個世紀前浪漫主義對業已頹廢的新古典主義詩歌語言的抨擊十分相似。意象派對客觀事物的注重以及相應產生的現實主義傾向也使人想起華茲華斯在他的《抒情歌謠集》序言中的類似觀點。
就其對技巧的注重和對意義的限制而言,意象主義屬于當代詩歌的新發展。這類新發展反映了詩歌抵制科學的壓力、重新確定自己的價值的努力。意象主義是始于愛倫·坡、經由馬拉梅、止于“新批評主義”的現代形式主義美學發展的一個階段。龐德關于增強詞匯本義的主張和批評界關于詞義與客現事物直接相聯系的普遍看法,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提高寫作技巧的一種努力。這些觀點否認“意義”是詩歌的組成部分而強調寫作是一門藝術,有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而這種表現手法反過來又可證明詩歌藝術的合理存在。
根據T·E·休姆的理論,意象派運動似乎是現代詩歌的最新發展。這種詩是由有效的隱喻所產生的一種瞬間的發現或感知。這種隱喻提供了對生活本質的敏銳的、直覺的洞察。意象派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特性,但通過休姆和意象派詩人本身對意象的注重,意象派運動引起了人們對隱喻和類比以及形式的重要性的注意。而重視形式也是馬拉梅的象征主義和艾略特、理查茲、蘭塞姆等人的詩學觀點的基礎。但是由于意象主義的形式可以指風格和技巧,由于它對事物外表、光及色彩的重視又類似印象主義,所以意象主義并不完全從屬于形式主義范疇。龐德理論的要點也是這樣。簡言之,意象派運動總的趨勢是鼓勵形式上的實驗,尤其是在意象和隱喻的創造上進行實驗。意象派運動的這個宏觀影響,比它對詩人艾略特、克萊恩及斯蒂文斯詩作的具體影響,更為重要。
上一篇:意圖
下一篇: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