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雅拉姆語文學
印度喀拉拉邦人民使用馬拉雅拉姆語,其文學據說已有千余年。13世紀出現了根據《羅摩衍那》改寫的詩作《羅摩功行記》。16世紀長篇敘事詩《黑天之歌》是早期的重要文學作品。16世紀拉馬努吉那是杰出的虔誠詩人,他強調文學的教育作用。18世紀,孔甘·楠比亞爾(1705—1770)取材于神話傳說,諷刺社會時弊。19世紀馬拉雅拉姆文學呈現出風格各異、題材多樣的狀況。作家蓋拉爾·沃爾馬(1845—1915)的長篇小說有《阿克巴大帝》,長詩有《孔雀寄語》,他主張民族古典文化的復興; 帕勒梅什沃爾·艾耶爾·烏盧爾(1876—1948)和瓦拉托爾(1872—1958)的長詩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瓊杜·梅農(1847—1900)的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使他成為現代小說的倡導者。庫馬倫·阿夏恩(1873—1924)、瓦拉托爾和烏盧爾三人寫作新詩,掀起浪漫主義熱潮。瓦拉托爾是從古典主義逐漸轉向浪漫主義的,到30年代發表的作品,表明他已經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辛格爾·古盧珀(1901— )抒發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揭示了民族的痛苦與社會的黑暗,他是第一位獲得“講壇獎”的作家,當時曾引起全國轟動。昌根布沙·克里希那·比萊 (1911—1948)、納勒巴杜·納拉揚·梅農(1887—1955)的詩歌中流露出傷感情緒。在小說家中,德克什·希瓦巽格爾·比萊(1911— )、蓋什沃代沃和波德卡特(1913—1981)等的小說反映了喀拉拉邦現實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人民現實生活和光明前景進行了描繪。馬拉雅拉姆語的短篇小說和戲劇也并不落后于其他文學形式,而且很注意吸收西方文學流派的精粹,不斷充實自己。
上一篇:馬拉提語文學
下一篇:馬來西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