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拉斐爾兄弟會
指由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威廉·霍爾曼·亨特、約翰·米萊等一些英國藝術家于1848年在倫敦組成的一個團體。該團體后來為被稱為先拉斐爾兄弟會,因為其成員的目的在于改革繪畫藝術,使其脫離經院主義的畫風,走向現實主義,走向感覺美,注重細節描繪,而他們認為這些正是拉斐爾以前意大利的畫風。這個兄弟會的領袖羅塞蒂和其他幾個成員,既擅長于寫詩,又擅長于繪畫,所以這一運動很快波及英國詩壇。其實,所謂先拉斐爾派的繪畫,無論在題材的選擇還是在技巧的運用上,其文學意味都是很濃的。該派出版的雜志《萌芽》,雖然歷時很短,也曾發表過像羅塞蒂的《幸福的女郎》這樣的佳作名篇。這首詩具有強烈的中世紀色彩并且特別注意描繪細節,成功地表現了該會的宗旨。
雖然,先拉斐爾兄弟會作為一個組織存在的時間不長,到19世紀50年代初就結束了,但到了1856年,它又作為一種文學現象重新出現。這一年,羅塞蒂會見了威廉·莫里斯,他們的藝術目標大致相同。其他一些深受羅塞蒂影響的詩人有:斯溫伯恩、考文垂·帕特莫爾、奧斯丁·多布森等。羅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是先拉斐爾派出類拔萃的詩人。先拉斐爾派的詩歌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羅斯金在1851年曾對該派備加贊賞,但羅伯特·布坎南則對該派大肆攻擊,他在1971年寫了一篇題為《詩歌中的肉欲派》的文章,認為他們的一些作品描寫的是“色情主義”。
作為一種詩歌風格,先拉斐爾派的主張在13世紀的意大利詩人中,在英國的斯賓塞的作品中,尤其在某些浪漫主主義的作品中(例如,在濟慈的以美感為主旨的詩作中),在超自然主義的詩歌中,都可以找到其源泉。雖然這些先拉斐爾派詩人都標榜自己是以現實主義為宗旨的,但是他們最后還是趨向于創造一種詩歌境界,把中世紀色彩、音樂美感和模糊的宗教意識結合在一起,以求達到一種逃避現實和醉生夢死的效果。就某些方面來說,他們為法國的象征主義開了先河;當然,無論在深度和重要性方向,他們都遠不如后者。
到1863年,即在該會成立大約15年之后,在紐約又成立了一個“促進藝術真實性協會”。這個協會的成員和英國的先拉斐爾兄弟會的成員相比,知名度較差,但他們后來也被人稱作“美國的先拉斐爾派”,因為他們也信奉羅斯金和羅塞蒂的主張。
上一篇:俳諧
下一篇:八音節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