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達·杜爾
印度尼西亞作家。生于中爪哇布洛拉。是戰(zhàn)后最負盛名、最有代表性的多產(chǎn)小說家。八月革命時期加入人民保安隊,在從事戰(zhàn)地新聞報道的同時,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47年被荷蘭殖民軍逮捕,1949年底獲釋。這一時期的作品多數(shù)在獄中寫成,主要以獨立戰(zhàn)爭和下層人物的苦難生活為題材。代表作長篇小說《游擊隊之家》 (1950),通過一位游擊隊員的家庭在三天三夜之內(nèi)慘遭毀滅的故事,反映印度尼西亞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其他作品有:長篇小說《勿加西河畔》(1951)、《追捕》(1950),短篇小說集《革命隨筆》(1950)、《布洛拉的故事》(1952,獲獎作品)。八月革命失敗后,由于對現(xiàn)實不滿和失望,寫了不少暴露社會黑暗的作品,如中篇小說《不是夜市》(1951)、《貪污》(1954),還有曾獲全國文化協(xié)商機構(gòu)文學獎的短篇小說集《雅加達的故事》(1957)等。50年代中期,他一改過去那種悲觀失望的情緒,寫出了反映農(nóng)民抗暴斗爭的中篇小說《南萬丹發(fā)生的故事》(1958)等。1965年“九·三○事件”后被捕,1979年底獲釋。在獄中他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四部曲《人世間》(1980)、《萬國之子》(1980)、《足跡》 (1985)和《玻璃屋》(1988),描寫印度尼西亞民族覺醒的過程,是印度尼西亞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著作。
上一篇:野間宏
下一篇:阿卜杜·沙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