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柳亞子
原名慰高,字安如,改名人權,字亞廬,又改名棄疾,字亞子,再改為亞子,名號歸一,筆名青兕、唐隱之等。江蘇吳江人。出生于書香世家。早年同情維新運動,不久即倡言反清革命。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1903),入中國教育會。光緒三十年,入國學保存會。光緒三十二年,入同盟會與光復會,創辦《復報》,與《民報》相呼應。清末帝宣統元年(1909),與陳去病、高旭創南社,任書記員,以文學鼓吹反清革命。1912年,一度任南京臨時政府秘書,旋辭職,為《天鐸報》主筆,大力抨擊袁世凱的倒行逆施與南京臨時政府對袁的妥協退讓。1914年,為南社主任,兼任會計與書記。1923年,在原籍創辦《新黎里》月刊,稱“自法蘭西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一變,自俄羅斯大革命成,而世界之局又一變矣”,“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發刊詞》)。同年十月,與邵力子、葉楚傖、陳望道等組織新南社,任社長,宣稱“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義,提倡民眾文學,而歸結到社會主義的實行”(《新南社成立布告》)。次年,入中國國民黨,任中央監察委員、江蘇省黨部常委兼宣傳部長,堅持奉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亡命日本。抗日戰爭時期,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皖南事變”后,與宋慶齡、何香凝發表宣言,譴責國民黨反動派,拒絕出席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被開除黨籍。1946年,與譚平山等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1948年,與李濟深等組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1958年病逝。少年時期曾作“香奩體”詩。二十世紀初,一度受“詩界革命”影響,崇拜梁啟超與龔自珍,寫作以舊形式含新意境之詩。提倡戲劇改革。南社成立后,對內批評宋詩派,對外批判王闿運、樊增祥、易順鼎,提倡以唐音發為革命之詩。五四運動前,一度主張詩歌“形式宜舊、理想宜新”。五四運動后,轉而支持新文化運動。1923年,在《致某君書》說:“仆為主張語體文之一人。良以文言文為數千年文妖、鄉愿所巢穴,故必一舉而摧其壁壘,庶免城狐社鼠之盤踞。”以后,常對五四新文學作家表示禮贊,并深以自己不能擺脫舊詩格律為憾。毛澤東稱其詩“慨當以慷,卑視陸游、陳亮,讀之使人感發興起”(《致柳亞子》)。郭沫若稱他“有熱烈的感情、豪華的才氣、卓越的器識”,“意氣風發,聲調激揚,中國的文學語言,無論雅言或常語,在他的筆下就像是雕塑家手里的軟泥,真是得心應手”(《柳亞子詩詞選序》)。著有《磨劍室詩詞集》、《磨劍室文集》、《南社紀略》、《南明史綱》、《蘇曼殊研究》等,匯編為《柳亞子文集》。生平事跡見柳無忌編《柳亞子年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楊維楨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柳河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