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鄭燮
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人。少穎悟、刻苦為學,讀書多新解,綽有文名。家貧,從其父(塾師)學。弱冠,往真州讀書,兼學書畫,后即在此設村塾,鬻書畫以自給,并時出游以開拓心胸。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中舉。高宗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未即授官。乾隆五年,再至京師,受到慎郡王紫瓊道人允禧禮遇。乾隆六年被選為山東范縣知縣,后轉為濰縣知縣,在范縣五年,濰縣七年。官濰縣時,歲歉收,人相食,燮以工代賑,大興修筑,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并令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流供給;有積粟者,則責其平糶。救人無數,而因忤大吏,罷歸。晚年居揚州,以鬻書畫為生。其詩、書、畫被稱為“三絕”。與金農、李觶等開創了不拘古法的揚州畫派,為“揚州八怪”之一。燮為人放浪不羈,喜與禪宗尊宿及期門羽林諸弟子游,日放言高談,無所忌諱,坐是得狂名,而其根本則源于儒家仁愛學說。故其自言:“板橋詩文,自出己意,理必歸于圣賢,文必切于日用。”(《板橋自敘》)燮詩多為同情民間疾苦、抨擊苛政、揭露時弊與題畫之作。其《悍吏》詩“豺狼到處無虛過,不斷人喉抉人目”,比吏為豺狼;《私刑惡》揭露魚肉鄉里的酷吏,寫他們用極端殘酷的刑法折磨不能遂其欲的百姓;《孤兒行》、《后孤兒行》、《姑惡》等揭露了社會的不平,描繪了社會中弱者——孤兒與兒媳的悲慘遭遇。其他如《還家行》寫饑民還鄉后去贖典出的妻子和此女與后夫及所生子女別離的慘劇;《思歸行》再現了農村破產之景象。燮以這些作品自豪,曾說取之與吳嘉紀描繪民間疾苦詩同讀,或亦不甚相讓。其題畫詩亦時與百姓苦樂相聯系:“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更多的題畫詩是借以明志,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詩以白描取勝,風格質樸潑辣,富于意趣,語言通俗流暢,多用口語。張維屏引《松軒隨筆》言其詩、書、畫“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國朝詩人徵略》),故其作品具有感人力量。亦工詞善文。有人認為其詞佳于詩。其文淺近,其家書寫日常生活及瑣屑情感,娓娓道來,亦頗動人。其《道情十首》則以民歌形式抒發人生感慨,通俗流暢,妙語警人。除大量書、畫作品傳世外,其詩詞文集有《板橋詩鈔》二卷、《題畫詩》一卷、《補遺》一卷、《板橋詞鈔》一卷、《板橋家書》一卷,今人編為《鄭板橋全集》。《清史稿》卷五○四、《清史列傳》卷七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鄭聲淫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金華詩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