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桃李成蹊
典源出處 《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i)。’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漢書·李廣傳》亦載。
釋義用法 司馬遷稱贊李廣說,當李廣死時,天下無論認識他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悲哀。正如諺語所說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與李雖然不說話,但因為它們有花朵和果實,人們還是要到樹下來,甚至走出了小路。后以此典指人的品格高尚、志行端正,自然會受到別人的敬仰、愛戴。
用典形式
【成蹊】 南朝梁·元帝:“交讓良宜種,成蹊何用言。”唐·李商隱:“應侯非爭艷,成蹊不在言。”唐·獨孤及:“君家自是成蹊處,況有庭花作主人。”
【李下蹊】 清·錢謙益:“世事蕉中夢,人情李下蹊。”
【李無言】 宋·楊億:“峰奇云待族,蹊暗李無言。”
【桃李言】 明·皇甫訪:“情忘桃李言,跡豈匏瓜系。”
【桃李徑】 宋·陳師道:“不更風雨秋,下有桃李徑。”宋·錢惟演:“陰連桃李徑,潤接鳳凰池。”
【門下成蹊】 唐·戎昱:“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
【成蹊桃李】 宋·黃庭堅:“君似成蹊桃李,入我早堂松桂。”
【將軍桃李】 金·元好問:“父老樵漁知有社,將軍桃李自成蹊。”
【桃陰舊蹊】 唐·杜甫:“萍泛無休日,桃陰想舊蹊。”
【桃李無言】 唐·王質:“山川終不改,桃李自無言。”唐·杜牧:“桃李無言又何在? 向風偏
笑艷陽人。”
【桃李無情】 宋·范成大:“桃李無情空綠徑,市橋楊柳送行人。”
【桃李無蹊】 宋·陳師道:“松篁有節元宜晚,桃李無蹊只自薰。”
【桃李不言】 宋·黃庭堅:“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
【桃李成蹊】 南朝齊·謝眺:“桃李成蹊徑,桑榆陰道周。”宋·黃庭堅:“顧我何人敢推挽,看君桃李合成蹊。”
【滿蹊桃李】 宋·范成大:“滿蹊桃李不能言,分付仙家君莫惜。”
【蹊為李廣】 明·徐謂:“蹊堪為李廣,核可付王戎。”
【芳菲不為言】 唐·周弘亮:“愿莫隨桃李,芳菲不為言。”
【嘉樹下成蹊】 魏·阮籍:“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上一篇:詩詞典故《桃葉桃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桃李成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