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建
字仲初,祖籍潁川(今河南許昌),長于關中,出身寒微,終身未能進士及第。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前后,出關往山東求學,與張籍同窗,遂結為好友。張有詩云“鵲山漳水每追隨”(《逢王建有贈》),可知張、王就學之處在今山東濟南附近,后在山東軍幕為散吏。貞元四、五年(788、789)至貞元十四、十五年(798、799),隱居山中修道煉丹求仙,曾從軍塞上,入幽州劉濟幕,離開劉濟幕即遠赴嶺南節度使幕府任職,一度留寓荊州。憲宗元和八年(813),為魏博節度使田弘正賓正,后遷家關輔,居于杜陵,尋以田弘正、裴度之薦為昭應縣丞。元和十二年前后,入朝為太府寺丞、太常丞及秘書丞。穆宗長慶二年(822),官秘書丞。文宗大和二年(828),出為陜州司馬,數年后解職,歸居于咸陽原上。王建與張籍齊名,皆工樂府,號稱“張、王樂府”。其作品形式風格亦相類,皆參用古題、新題,兩者皆能反映現實生活、描寫生活的苦難。新題如《水夫謠》寫被官軍抓差的纖夫之痛苦,《田家行》反映農民遭受的種種苦難;《織錦曲》、《當窗織》描寫身為“織錦戶”婦女勞作的繁重與所遭受壓榨之殘酷。至于舊題如《從軍行》、《關山月》、《隴頭水》寫戰爭的殘酷與征人士卒所作的犧牲;《烏棲曲》寫宮女的孤寂與痛苦,均能由表入里,形象生動。可見王氏樂府以即事名篇之作為主,所用舊題,亦寓新意,如沈德潛所云:“張、王樂府,有新聲而少古意,王漁洋所謂‘不曾辛苦學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王氏樂府多為七言歌行,篇幅較短,多不換韻,給讀者以急管繁弦之感。詩中很少議論,多用形象說話,結尾多警句,頗具感染力。王氏《宮詞》百首亦頗有名,此組詩以鏤金錯彩之詞寫宮中生活,建首創此體制,后世多有模仿者。王詩中還有大量描寫“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苦況”之作品,這些“俱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傳》)。王詩頗能寓精警凝練于平易淺顯之中,故王安石評其詩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氏有詩集十卷。其傳記資料見《唐詩紀事》卷四四、《唐才子傳校箋》卷四。今人譚優學有《王建行年考》。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國維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