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洪亮吉
字稚存,一字君直,號北江,晚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少孤家貧,寄于外祖父家,有才名,能詩,與同邑黃景仁詩歌唱和,時稱洪黃。后從安徽學政朱筠游,同幕戴震、邵晉涵、王念孫、汪中等皆通經飽學之士,乃立志窮經,居家與孫星衍相切磋,學益宏博。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一甲二名登進士第,授翰林編修。乾隆五十七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督貴州學政。黔省僻遠,缺少書籍,為購經史、《通典》、《文選》等,散置各書院。仁宗嘉慶二年(1797),命在上書房行走。嘉慶四年,詔求直言,乃上書極陳時事,觸帝怒,流伊犁。次年,釋放回籍。晚年徜徉山水,以著作自娛,并主講洋川書院。亮吉詩多為記錄行旅游覽而作,每次出行或游賞皆有專集記其所經所至、所見所聞,并攄寫因見聞而引發的感慨。其中有些篇章涉及民生疾苦、時政弊端,如:《宜溝行》寫來往驛路官吏擾民;《朝阪行》三首寫官吏惟知借整治黃河以搜刮民財,黃河水來則不顧人民死活,只閉城自保;《自柏鄉至磁州道中雜詩》寫河北柏鄉到磁縣一帶人民生活之貧困。其遣戍新疆所寫《伊犁紀事詩》組詩展現了天山南北雪嶺大漠的瑰麗景象,并記錄了戍守在那里官兵的日常生活,以及漢族士人、謫居官吏對邊疆文化發展的貢獻。亮吉長于五古、七言歌行,富于想象力。畢沅謂其“奇思獨造,遠出常情,五言歌行杰立一世”(《吳會英才集》),如《潼關》前十二句寫潼關景色:“出險復入險,別山仍上山。河流五色夜昏黑,一片紅日先射關。壯哉龍門濤,至此始一折。驚流無風舟尚失,大魚如龍欲迎日。風陵津北起黑波,重波徑向中流過。河聲漸遠坡愈迥,卻控馬首看全河。”從構思到造句用字都近于韓愈。其近體詩較粗率,佳作較少。亮吉長于駢文,與袁枚,胡天游并稱為“三大家”。亦通經術,尤長于輿地之學。窮日著書,老而不倦。著有《春秋左傳詁》二十卷、《六書轉注論》十卷、《四史發伏》十卷、《東晉疆域志》四卷、《北江詩話》四卷。主編了許多府縣方志,如《寧國府志》、《澄城縣志》、《長武縣志》、《登封縣志》、《涇縣志》等。其詩文收入《洪北江詩文集》,凡六十六卷,其中詩三十八卷。《清史稿》卷三五六、《清史列傳》卷六九有傳。其門人呂培等為撰《洪北江先生年譜》一卷。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沉郁頓挫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洪北江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