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李白研究論叢
論文集。李白研究學會編。巴蜀書社1987年出版。是書無前言、后記,故編輯原委不明。全書收研究論文二十九篇,二十三萬字。首冠江油李白紀念館供稿之《唐李先生彰明舊宅碑》(994)拓本照片一幅,惜字跡模糊不清。論文分為三輯。首輯總論李白詩之時代價值、創作個性、感情表現特色以及太白詩與莊子的關系、元稹的李杜比較論等。次輯考論李白出生地、籍貫、行蹤及卒年,其中裴斐《評李白出生碎葉說兼談李白的籍貫問題》,不同意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一書所云太白出生地為碎葉,而主張太白“是蜀生之蜀人”,認為要推翻此說,“除非發現足以將魏(顥)、李(陽冰)、劉(全白)、范(傳正)諸人的記載推翻的新資料”。安旗《李白三入長安別考》謂“李白一生曾經三次入長安。開元十八年……是為‘一入’。天寶元年,奉召入朝,待詔翰林,是為‘二入’。天寶十二年春,幽州之行歸來,又有一次長安之行,是為‘三入’。此三次中,‘二入’早已為世所知,‘一入’之說亦基本確立,唯‘三入’之說,尚在探索之始”,故該文即以李白《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古風》其四、其三六、其四六、其五四,《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別》,《江上答崔宣城》及《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等詩試考李白“三入”長安說之成立,并略述其“三入”之始末。結論謂:李白“三入”帶秘密性質,其時政局黑暗,故諸詩更為幽深曲折,然潛心探求仍可做到“草蛇灰線,雖隱而顯;幽憤秘旨,雖曲而達”。李從軍《李白卒年辨》則擬推翻李白卒于代宗寶應元年(762),享年六十二歲的舊說,而主李白卒于代宗廣德二年(764),終年六十四歲說。主要理由是前說出自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而該文乃是偽作,不可信。后說最早由宋人曾鞏提出,本文又據李白詩文、碑傳、行蹤予以多方證明廣德年間李白尚在世,其說值得重視。第三輯討論李白作品,其中有考有論,如考《菩薩蠻》詞真偽、《蜀道難》等詩創作年代,如論李白蜀地詩作、《永王東巡歌》之意義等。撰文者有著名學者王運熙、鄭臨川、朱金城、胡國瑞、徐仁甫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李白研究在國外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