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岑嘉州集
詩別集。八卷。唐岑參撰。岑參去世后,其嗣子佐公出所存遺文,由杜確“區分類聚,勒成八卷”。宋人著錄則多云十卷。此十卷與八卷本,久已不見。今所傳另有八卷本和七卷本兩個系統。最早本子為楊紹和《楹書隅錄》中的四卷。此四卷為宋刊八卷殘本,今藏于北京圖書館,其次序雜亂,并非杜確所說的“區分類聚”,可見宋人所刊八卷本已非杜確所次之原貌。陸游曾“雜取世所傳公遺詩八十馀篇刻之”(《跋岑嘉州詩集》,見《渭南文集》),說明宋刊岑詩尚有遺逸。明抄八卷本之前四卷與宋槧殘本接近,蓋以殘本為底本,又參校他本,略作變更。此完整抄本可令人了解宋刊八卷的大致原貌。源于此抄本的明銅活字本八卷,依詩體編次;周叔弢以此與海源閣藏四卷殘宋本對勘,發現“宋本序次與吳氏所抄目錄正同”。明代還有不少合刊本,雖卷數不同,但細細勘比,亦屬八卷本系統,其中以張遜業《十二家唐詩》本為代表。后來楊一統刊《唐十二家詩》、鄭能刊《唐十二家詩》、許自昌《前唐十二家詩》皆源于張刻,故其中所收《岑參集》,雖一卷、二卷、八卷不等,而實少有異處。《全唐詩》基本上也按此系統分為四卷,同時也參校了較多的異本和《文苑英華》、《唐詩紀事》等詩文總集,注出異文,收詩較為廣泛。而《四部叢刊》影印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熊相濟南刊本,則別屬七卷本系統。此七卷本極可能有宋元舊本為依據,因《季滄葦書目·宋元雜版書》及朱學勤《別刻結一廬書目》皆錄有宋板七卷本。與八卷本相比,無論分卷序次和文字,差異都很大。熊氏刊刻之同年,沈恩將其所見之七卷分體殘闕本“縮之為四卷,總若干萬言”,“參訂而翻刻之”,此即為《四部叢刊初編》所影印者。更為巧合的是,也在正德十五年,謝元良在嘉州以別本進行輯佚,得詩三十五首,以補七卷舊刻本,次為八卷,雖曰八卷,實仍屬七卷本系統。1958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岑嘉州集》。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此校注本不按舊本分體編排,而將岑詩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在此之前,1980年臺灣國立編譯館還印行了阮廷瑜的《岑嘉州詩校注》。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對床夜語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庾開府集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