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全金詩
金代詩歌總集。全名為《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 七十二卷。 清康熙年間郭元釪奉敕在元好問《中州集》基礎上增補而成。首載康熙五十年(1711)御序。 郭元釪字于宮,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曾參加過《佩文韻府》等書的修纂。《中州集》纂成于金元戰亂時期,搜輯不全,兼之不錄存世者之作,連元好問本人也不在內。《全金詩》作了盡可能的增補,上自元好問、劉祁等名家別集,下至散在各種文獻資料中的一詩一歌,都搜求無遺。詩人從二百五十一家增至三百五十八家,詩從兩千零六十六首增至五千五百四十四首。有目無詩者不在此數。增補之作盡量注明出處。并按舊例補撰小傳。此集可貴之處是增輯大量的史料,分別附于小傳之后,或作品之末。這些史料涉及面廣,有詩人生平、創作評論,也有金代社會史料,多來源于如劉祁《歸潛志》,元修《金史》,及宋金以來文獻史料、稗傳別集等。如卷二十九之李經(天因),收詩僅五首,評價卻頗高。除保留原《中州集》小傳外,另補《歸潛志》一條,評之曰:“真今世太白也……為詩刻苦,喜出奇語,不蹈襲前人,妙處人莫能及。”又附趙秉文《答李天因書》,稱為“天才英逸,不假繩削……似受之天而不受之人”。增補材料,大都與金代政治經濟、典章制度及人文風俗有關。如卷二十二孫九鼎下,附《三朝北盟會編》、《金圖經》、《松漠紀聞》及《中興紀事本末》資料各一則,搜集了金代科舉考試制度及其沿革的記述,有助于金代科舉制的研究。此書卷首為“帝藻”、“公族”、“金源”,卷一、二為“諸相”,卷三為“狀元”,卷四為“宋耆舊”,卷五、六、七為高官顯貴,卷八至十四為“大家”二人(黨懷英與趙秉文),卷十五至二十一為“名家”十二人,(蔡珪、劉仲伊、王若虛、麻九疇等),卷二十二至五十二為“諸家”(包括李俊民等),卷五十三為“異人隱逸”,卷五十四至五十九為“河汾諸老”,卷六十、六十一為“道釋”,卷六十二為“讌會”、“名嬡”、“仙鬼”、“謠諺”等,卷六十三至七十二為“遺獻二人”,錄元好問、劉祁二人詩(劉只存詩八首)。此編重出、漏輯現象嚴重,其編次不倫不類。有清康熙內府刊本及揚州書局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元詩選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六一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