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王文公文集
詩文別集。一百卷,其中詩四十二卷。宋王安石撰。安石卒后,其門生故吏如陸佃、薛昂都曾為編集,然皆不存。《通志》著錄《臨川集》百卷,又有《臨川后集》八十卷,《郡齋讀書志》著錄《臨川集》一百三十卷,兩種可能皆北宋編刻本。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詹大和刻《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其中詩三十八卷,世稱臨川本。此為所知刊刻最早之百卷本,現已不傳。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應雲鸑據此本翻刻,有民國年間商務印書館影印《四部叢刊》本。紹興二十一年(1151)安石曾孫王玉玨刻《臨川王先生文集》一百卷,世稱杭州本。此本的分卷及所收詩文與臨川本大同小異,其原刻本亦不存于世,只有元、明兩代遞修本傳世。臨川、杭州二本,流傳廣泛,明、清多次翻刻;民國年間亦據以排印(如民國二十四年大東書局本),然后篇目短缺,編次混亂,是其大病,歷代學者多有指出其重出、缺文、脫句與遺漏篇章之處。僅李璧《王荊公詩箋注》中就有七十二首詩為二本所無。另有《王文公文集》亦為百卷。此本從卷三七至卷八○為詩詞歌曲,詩四十二卷,于南宋之初刻于龍舒(今安徽舒城),亦稱龍舒本。日本宮內省圖書寮藏有龍舒本一至七十卷,國內存此本第一至三卷、八至三十六卷、四十八至六十卷,七十至一百卷,與日本藏本相補,恰成全璧。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用兩殘本照片牉合為一全帙,影印出版。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王文公文集》排印本,但此本出書倉促,沒有任何校點凡例、說明及版本的采用與評介。龍舒本之缺點亦是遺漏頗多,自清至今,多有輯安石軼文、軼詩以補編者,如陸心源、島田翰、朱孝臧、唐圭璋、羅振玉等,除所補不全外,亦誤收了一些在臨川本或其他版本系統中并未遺漏的詩文,因之實有整理出一個全本、善本之必要。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十朋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若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