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文同
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屬四川)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登進士第。皇祐二年,為邛州軍事判官。皇祐四年,攝蒲江縣。至和元年(1054),代還。至和二年,為靜難軍(邠州)節度判官。嘉祐四年(1059),召試館職,判尚書職方兼編校史館書籍。嘉祐六年,倅邛州。次年,居父憂。英宗治平元年(1064),服除歸館。治平二年,通判漢州,攝守邛州。治平三年,知普州。次年,丁母憂。神宗熙寧三年(1070),服除,自蜀還朝,知太常禮院兼編修大宗正司條貫。熙寧四年,以太常博士知陵州。熙寧六年,知興元府。熙寧八年,知洋州。熙寧十年,還京師。元豐元年(1078),判登聞鼓院,旋除知湖州。元豐二年,赴湖州任,卒于陳州途中。同詩在《丹淵集》卷二至卷二○。蘇軾贊同有四絕,“詩一,楚辭二”(《書文與可墨竹》,《蘇軾詩集》卷二六),次以草書、畫。謂其“詩筆當今少儷”(《蘇軾佚文匯編》卷二與同第九簡),“婉而清”(《蘇軾文集》卷六三《祭文與可文》),并盛稱其《秦王卷衣》“美人卻扇坐,羞落庭下花”二句(《冷齋夜話》卷一《東坡論文與可詩》)。惠洪則贊“其高才兼諸家之妙,詩尤精絕”,并贊其《再贈鷺鷥》詩(《冷齋夜話》同上)。《娛書堂詩話》卷上贊其《鷺鷥》詩“清拔可喜”。蓋其人品“高遠蕭灑”(《丹淵集》附錄司馬光簡)使然。《升庵詩話》卷一《文與可》贊其“五言律有韋蘇州、孟襄陽之風”,謂蘇軾不虛賞,并舉其《詠閑樂》、《過友人溪居》、《晚次江上》、《玉峰園避暑值雨》、《極寒》、《江上主人》、《詠梨花》、《詠杏花》八詩,謂“置之開元諸公集,殆不可別”。《宋詩鈔》亦稱“其詩清蒼蕭散,無俗學補綴氣”。然清蒼之至,往往艱澀隨之。其詩除吟詠個人生活外,亦及民生疾苦,如《野老》、《大熱見田中病牛》,然為數不多。其氣象、規模,雖不能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比,然亦自成一家。事跡詳范百祿所撰墓志銘、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文史通義·詩話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