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潘耒
字次耕,又字稼堂,晚號止止居士。吳江(今屬江蘇)人。兄檉章罹“莊史獄”之禍,家累戍邊。耒徒步送嫂至燕山。后刻苦讀書二十馀年而未應試,受業于同郡遺民徐枋、顧炎武,因而得識徐乾學兄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授翰林檢討,與修《明史》,又充會試同考官,不久即以浮躁降調歸。圣祖南巡接駕復原官,遂埋頭于著述。性好山水,早年往游燕、趙,中年后遍游羅浮、天臺、雁蕩、武夷、黃山、廬山、中岳等名山大川,盡窮其勝。其詩多為記行記游、登臨懷古之作。北起燕山,南至羊城,西起西安,東至海濱,三山五岳、長江大河的壯麗景色皆能攝入詩篇,在描繪自然風光的同時往往雜以議論,攄寫豪情,如《汴河行為方中丞歐余作》一詩中描寫汴河風景的詩句不多,通篇都是為善于治水而遭忌罷黜的方歐余鳴不平。其《華峰頂》以神來之筆把天臺山最高峰——華峰頂幻想成為崑崙山之馀脈:“崑崙之脈從天來,散作岳鎮千瓊瑰。帝怒東南勢傾削,特聳一柱名天臺。天臺環周五百里,金坡擘翼龍分胎。峰巒一一插霄漢,澗瀑處處奔虹雷。”從此篇可見其山水詩之一斑。詩中也有一些涉及其家難的作品,如《慟哭七十韻》、《度關曲》、《吳圣玉歸自遼左志喜》等。這些篇什不僅表達了作者不能援救其兄的負疚之情,而且揭露了清代文字獄的殘酷與荒誕。耒詩質樸而不流于謇澀,暢達而不流于平易,詞意豐腴而不流于靡弱,于唐、宋之外別成一家,在清初是有特色的作者。曹溶以為其詩可與李因篤并稱,有“北李南潘”之目,其文多論學之作。著有《遂初堂詩集》十六卷、《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并有傳。沈彤為作行狀并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溫子昇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潘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