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犖
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別號綿津山人。河南商丘人。清初大學士宋權之子,少以大臣子入宮為侍衛。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出為黃州通判,累擢為江蘇巡撫,以清節著稱,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未幾,致仕歸。少有才名,曾與侯方域結社,習為古文辭。居高位后,頗喜獎掖、籠絡文士,提倡風雅。其詩多為酬唱、紀行與記其為官生涯之作。有少量紀行作品不僅描繪了路途的景色,而且具有一定的社會內容,如:《荻港避風》詩中寫出了安徽銅陵縣沿江小鎮傍晚景色的同時,還突出了戰亂給農村帶來的破壞與災難;《登廢城》也寫出了戰爭對城市的毀壞,將戰前的繁華與今日的凄涼作了對比,最后寫道:“回頭市井間,人煙已非故。凄涼二十年,小康猶未賦。”犖撫吳十九年,宦況悠閑,有許多篇章寫蘇州園林泉石之勝與官衙生活的閑散,故楊際昌稱之為“以臺閣人成山林格者也”(《國朝詩話》)。其詩風前后有所變化,自言:早年“初接王(世貞)、李(攀龍)之馀波,后守三唐之成法”;康熙十一年壬子、十二年癸丑(1672—1673)后,“闌入宋人畛域”;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舟泊鄱陽湖,月夜望匡廬”,“忽有所得”。并認為放翁論詩長句所云“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殆先我而言之”。(見《漫堂說詩》)犖中年以后受蘇軾影響較大,得其清放之氣,古體縱橫奔放,近體刻意生新。犖與王士禛交好,唱酬頗多,當時邵長蘅曾選刻二人詩,名為《王宋二家集》。犖曾刻詩十四集,后為江西巡撫時重自芟汰,并為《綿津山人詩集》,晚歲又編為《西陂類稿》五十卷。另撰有《滄浪小志》、《怪石贊》、《漫堂墨品》、《筠廊偶筆》、《漫堂說詩》等,編纂有《江左十五子詩選》。顧棟高為之作傳。《清史稿》卷二七四、《清史列傳》卷九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湘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