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先秦辭賦原論
楚辭學專著。今人姜書閣撰。書中收有關先秦辭賦研究文章八篇。首篇《先秦楚歌敘錄》收楚辭產生前之楚歌十首,作者為了探討楚辭這種詩體的來源,也為了說明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人民詩人屈原是怎樣地吸取民歌形式來創造新體詩歌,特地從古代文獻中輯錄這些楚歌,并于每篇之下加以必要的考訂和說明。這一工作,對于楚辭溯源,是有參考價值的。《屈原與江湘》與《人民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兩篇,一是對屈原在湖南江湘地區的行實進行考證,一是論說屈原的愛國思想。《屈賦楚語義疏》對王逸以來所注釋的楚方言做了訂補,計六十四條,三萬馀言。《宋玉及其辭賦考辨》對宋玉的生平史實和遺文篇目做了考證,認為宋玉約生于楚懷王十年前后,卒時當在頃襄王末年,即公元前319年至前263年前后,約六十歲。對前此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中對宋玉生卒年的說法,進行了駁正。作者認為宋玉今存遺文,大部分是不可靠的,確屬宋玉作品之留存至今者,賦體有《風賦》、《高唐賦》、《神女賦》三篇,騷體則僅有《九辯》一篇,共四篇而已。在《宋玉〈高唐〉〈神女〉為漢賦之祖說》一文中,通過對騷、賦流變的考察,認為宋玉是詞人之賦體的創始人,《高唐》、《神女》是漢賦的“原始”祖模,是漢人賦體之祖。《〈荀子·成相〉通說》與《〈荀子·賦篇〉平議》兩文,分別對荀子《成相篇》的性質與意義、淵源與影響和荀賦的來源和價值,做了較深入的分析和論說,認為它們在荀著中文學性最強,是研究文學者首先要注意的作品,而卻常為文學史著作所忽視。該書對楚辭文獻之整理考訂,頗為精到;所論所述,亦足成一家之言。1983年9月齊魯書社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傳家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全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