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三百演論
詩經學專著。近人蔣善國撰。共分八篇。全書無目錄,各篇用數字區分先后,亦無大小標題。第一篇論孔子刪《詩》,兼論《三百篇》皆周代之詩。在所敘各派說法中,作者贊同孔子正樂而未刪《詩》之說。第二篇論魯、齊、韓、毛四家詩的授受淵源。特別提到鄭玄箋《詩》的貢獻,舉出“破字易毛”,“破字申毛”等十四條大例。第三篇論四家詩序。第四篇論“逸詩”問題。從篇辭俱逸、篇名存辭逸、篇名詩辭俱存等三方面舉例論述。第五篇論詩篇之篇名及次序。作者認為《三百篇》的名篇,本無一定義例,都是先有詩而后有篇名的。這些篇名有樂官定的,也有詩人定的,也有詩人沿用舊調名的。至于詩的次序,一是以世為次,一是以國為次。認為歷來論述的詩的次序,牽強附會較多。第六篇論“四始”與“六義”。第七篇《三百篇》的藝術。分形式、聲韻、情意三個方面加以論述,聲韻方面,論述最詳。第八篇《三百篇》的特質。以樂舞性、政教性、群眾性和普遍性為《三百篇》的特質,所論未必皆然,缺乏新穎、獨到的見解。此書初稿寫于二十年代,頗有一些看法,得風氣之先。如視《詩經》為文學作品,主張把《詩經》這個名字取消,改用《三百篇》以名其書,贊同《風》、《雅》、《頌》以音調分,定《三百篇》為周詩,皆有見地。全書征引繁富、資料詳瞻,雖無目錄,而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書中也有一些地方,觀點比較陳舊,有些重要問題,雖然觸及而發掘不深。但在同時期和稍后一段時間內出版的《詩經》概論性讀物中,還是比較可取的一家。《三百篇演論》有民國間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小叢書》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三曹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兩宋名賢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