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先生,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以志怪小說《聊齋志異》聞名于世。少聰敏,十九歲初應童子試,受知于詩人施閏章,以縣、府、道三第一補生員。與同邑詩人張篤慶等結為郢中社,詩酒唱和。后久困于場屋。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應友人寶應知縣孫蕙之邀入其幕。后曾在山東名流王敷政、唐夢赍、高珩、畢際有等家坐館,并結識了文壇領袖王士禛。松齡于四十三歲時補廩膳生,七十二歲時考中歲貢,一生大多在貧困潦倒中度過,其詩也多表現自己貧困生活、屈辱地位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平,如《日中飯》寫其全家的慘狀:“兒童不解燠與寒,蟻聚喧嘩滿堂屋。大男揮勺鳴鼎鐺,狼藉流飲聲棖棖。中男尚無力,攜籃覓箸相叫爭。小男始學步,翻盆倒盞如餓鷹”。由此產生的憤懣不平也隨處可見。如《夜坐悲歌》、《感憤》、《漫興》、《客齋》二首等皆屬此類詩章。松齡詩中還有許多同情百姓苦難的作品,如《糠市》、《五月歸自郡,見流民載道,問之,皆淄人也》、《流民》、《餓人》、《離亂》、《旱甚》皆寫得十分沉痛。《飯肆》云:“旅食何曾旁肆簾,滿城白骨盡災黔。市中鼎炙真難問,人較犬羊十倍廉。”其詩質樸剛健、清新暢朗,兼而有之,亦有少量頗具神韻的作品。一生著述極勤,除寫作達四十馀年的《聊齋志異》外,還著有俚曲十四種、《懷刑錄》、《省身語錄》、《日用俗字》、《農桑經》等。有《聊齋詩集》六卷、《聊齋文集》四卷。《國朝耆獻類徵》卷四三一有傳。蒲箬撰有《柳泉公行述》。今人路大荒撰有《蒲松齡年譜》。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草堂雅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蝸叟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