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儲光羲
排行十二。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應試不第,與丁仙芝同入太學為諸生。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釋褐為馮翊縣佐官,歷安宜、下邽、汜水等縣尉。開元二十一年,辭官歸隱終南別業。天寶六、七載(747、748)間,出仕太祝。后遷監察御史。天寶九載,曾奉使至范陽。安史亂起,陷長安城中,迫受偽職。肅宗至德二載(757),脫身南行,歷江漢,過秦嶺,抵達行在,即被系獄中,因作《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后貶嶺南。代宗寶應元年(762)五月,見赦,未幾,卒于貶所。光羲工詩,與孟浩然、王維等有交往,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作家之一。殷璠評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河岳英靈集》)。《歷代吟譜》亦謂“宏贍縱逸,務在直置”(《吟窗雜錄》卷二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后人于其詩品說法不一,顧況謂其“聲價隱隱轥轢諸子(指崔國輔、綦毋潛、常建、王昌齡)”(《監察御史儲公集序》)。或以之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并稱。但清人李慈銘則謂“遠遜王、韋,次慚孟、柳”(《越縵堂讀書記》)。《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集七十卷,已佚。又撰《正論》十五卷、《九經外義疏》二十卷,久佚。今傳《儲光羲詩集》為五卷。《全唐詩》編其詩為四卷,《全唐詩續拾》補詩一首。事見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唐詩紀事》卷二二、《唐才子傳校箋》卷一。今人譚優學有《儲光羲行年考》,陳鐵民有《儲光羲生平事跡考辨》。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法·偷法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元嘉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