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九靈山房集
詩文別集。三十卷,補編二卷,遺稿四卷,其中詩十六卷(遺稿部分詩文混編,不計在內(nèi))。元戴良撰。戴集為其子戴禮(叔儀)、從孫戴侗(伯初)同編于明初,前有寫于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揭汯序、王祎序、桂彥良序以及寫于明太祖洪武(1368—1398)間宋濂之題辭,刊于洪武間。王祎序、宋濂題辭皆以手書上版。此本存于日本靜嘉堂文庫。明英宗正統(tǒng)十年(1445),良曾孫戴統(tǒng)在洪武本基礎(chǔ)上修訂。此二本無“補編”、“遺稿”,皆三十卷,一至七卷為《山居稿》,八至十四卷為《吳游稿》,十五至二十三卷為《鄞游稿》,二十四至三十卷為《越游稿》,此稿第三十卷為象贊及諸人題詩。正統(tǒng)本后有戴統(tǒng)跋,已收入商務(wù)印書館所編之《四部叢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間,有傅旭元刊本。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戴良十四世從孫戴殿江以鮑氏抄本為底本,并參校多種抄本,編成三十卷并補編二卷本,前有杭世駿、鮑廷博二序。《四庫全書》所收即此本。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胡丹鳳刻《金華叢書》,收錄戴集,增“遺稿”四卷。胡丹鳳為此遺稿作序,言遺稿所收“詩二百十八首,雖殘膏剩馥,正集之所未載”。實際上所補四卷詩絕大多數(shù)見于正集。卷一見正集二十卷(次序全同),卷二、卷三見于正集二十一、二十二卷,卷四亦只有個別篇章不見于正集。由此可見胡氏編此書之草率。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概念·主觀之詩人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書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