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吳中田婦嘆
宋詩篇名。七古。蘇軾作。見《蘇軾詩集》卷八。熙寧五年(1072)作于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題下自注:“和賈收韻。”賈收,字耘老,蘇軾詩友。此詩是反映現實、揭露王安石新法流弊的。王安石新法也確實有失當處:如朝廷賦稅納錢不收米,致使谷賤傷農;招撫西北羌人,人民負擔加重之類。詩的前八句寫霜風秋早、大雨滂沱造成粳稻晚熟與田婦收割勤苦艱難。“‘杷頭’句言無用也”(《昭昧詹言》卷一二),指農具因潮濕不用而生銹。“眼枯”句是化用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詩意。后八句寫錢荒谷賤、民不堪命。其中末二句是點睛之筆,用西漢渤海太守龔遂與潁川太守黃霸兩位循良之吏的典故,反譏推行新法的官吏貌似恤民,實則殃民,從而突出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澇之題旨。今人錢鐘書云:“在這里‘龔黃’是說反話;‘作河伯婦’是借用。”(《宋詩選注》)亦即“收言不如沉水死也”(《昭昧詹言》卷一二)。此詩運用寫實手法,假借田婦口吻,寫江浙農民的天災人禍,題材典型,形象鮮明,敘議結合,飽含感情,語言體現了宋詩散文化與議論化之趨向。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古詩箋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體·吳聲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