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諸病源候論》又稱《諸病源候總論》、《巢氏病源》,隋代巢元方等撰,成書于610年,共50卷,分67類,論述1729種病候,其中以內科病占首位,金創病載23種,婦科雜病140多種,皮膚病40多種,眼科病38種,余類疾病各列不一,如風病載59種,虛勞載75種等。本書是我國現存第一部病因學和證候學專書。
《諸病源候論》據《內經》的基本理論對病因、病機和病變,進行論述,不載方藥,但附有導引法,對疾病分類亦有其特點,大體按內科、五官科、外科及皮膚病、婦科、兒科次序排列,對內科病如風病、虛勞、傷寒、溫病、熱病等大病詳細論述,根據證候特征或臟腑系統、對各種疾病專章論述,如消渴、腳氣、黃疸、水病、蟲癥。將婦科疾病分雜病、妊娠、將產病、難產病、產后病5類;對外科的丹毒、破傷風、癰疽、痔瘺、火傷、結核性疾病等;眼科的夜盲癥、青光眼等;以及癬疥、濕疹等描述亦十分準確。將傳染病稱之為“疫癘病候”,認為“皆由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病無長少,率皆相似”。認識到疫癘發生與季節失常有關。對寄生蟲病如蚘蟲(蛔蟲)、蟯蟲、寸白蟲也有闡述。《諸病源候論》自唐后引論者甚多,如唐王燾的《外臺秘要》,宋《太平圣惠方》等都曾引用該書大量內容,故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稱該書“薈粹群說,沈研精理,形脈之證,罔不該集”。至宋代更被指定為專業醫生的必修課,且定為國家考試醫科學生的科目之一。此書解放后有影印本。
上一篇:《詩人玉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諸葛亮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