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律·詩韻
詩歌創作據以押韻的書。現存最早的韻書,為隋陸法言的《切韻》殘本。其書分平聲五十七韻,上聲五十五韻,去聲六十韻,入聲三十四韻,共二百零六韻。唐孫愐的《唐韻》,宋陳彭年的《廣韻》,都沿用了它所分的韻部。因為分韻過細,不便運用,宋淳祐間,江北平水劉淵編《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始盡并同用的韻部為一百零七部,稱之為“平水韻”。清張玉書奉敕于康熙十三年編撰《佩文韻府》,以宋末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的《五車韻瑞》為藍本,將韻部合并為一百零六部,詞語則按最后一字分韻排列,共二百十二卷。因為卷帙浩繁,不便攜帶,清周兆基乃刪繁就簡,由博返約,成《佩文詩韻釋要》五卷。又因為義簡意略,初學者病其不能收到修辭發藻的效果,于是清季旌德、湯祥瑟薈萃各家韻注,詳加勘定,增益有關詩料至十馀種之多,號為《詩韻全璧》,一時風行海內,被士林推為首善之本,自辛亥革命以還,上海各書肆縮印傳布者,無慮數十家。此為韻書發展變化之大要。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經研究論集(二)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諸暨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