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壬戌清明作
清詩篇名。七律。屈大均作。見《翁山詩外》卷九。壬戌,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當時三藩已先后敗亡,臺灣鄭氏政權亦告傾覆。自清初以來全國范圍的抗清運動,至此暫告結束,清王朝政權日益鞏固。作者眼見復明無望,內心感到無比沉痛,于哀傷中作了此詩。全詩為:“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全詩因情寫景,起首二句先寫天氣和季節的變化,突出一個“愁”字。落花二句化用杜甫《春望》詩中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以落花、啼鳥之無知反襯詩人內心的苦悶。“龍蛇”二句以龍蛇暗喻隱伏草野,待時而起的志士,同時借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故事,慨嘆自己在明亡之后連歸隱安身的處所都沒有。全詩的基調較為低沉悲愴,傳達了當時志士遺民壯志難酬的共同心態。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坡門酬唱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大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