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著作·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孫作云著 中華書局1966年版。本書是以 《詩經》為基礎,旁及其他材料探討西周社會性質的一本專著。全書包括附錄共15篇。作者認為,若能講明西周的土地制度 (公田和私田)和剝削形式 (藉或助),西周的社會性質大體上也就肯定了。為此,作者在 《從詩經中所見的西周封建社會》中舉出了10幾首詩,皆反映有西周的土地制度,即公田和私田之分,對西周的社會性質進行了全面闡述。在這個整體觀點下,作者在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奴大起義》中分析了 “厲王奔彘”的史實,認為引起這次大起義的原因,正是周厲王不但剝削公田里的收獲物,而且還剝削私田里的收獲物,農奴無法生活。為了進一步研究西周的社會性質,窮本溯源,作者又研究了周人在原始社會時期的圖騰信仰,及滅商以前周社會的性質。撰寫了 《周先祖以熊為圖騰考》、《從詩經中所見的滅商以前的周社會》。為了證明周人在滅商以前非原始社會,作者又寫了 《說天亡殷為武王滅商以前的銅器》及《再論天亡殷二三事》,想從銅器銘文中來證明這一點。與西周社會性質有關的論文,還有兩篇: 一為《周初大武樂章考實》,一為 《小雅大東篇釋義》。前者是想從 《大武》樂章中,鉤稽出有關武王伐紂的可信的歷史事實,并由此推測它在歷史上的進步意義;后者是想由此說明: 西周時代的農奴有許多是東夷。而 《大武》舞樂是現在所僅存的,知道得最詳細的“雅樂”,可以把它作為 “雅樂”的代表,這不但由此可以推知西周時代禮樂文化的片影,更可以為中國樂舞史提供一項可信的資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探討西周的社會性質的,其所根據的材料,主要的是 《周頌》和《二雅》,最后一篇 《詩經的錯簡》,則是一篇訂正材料的文章。作者綜合前人騰說,加以自己的推測,發現 《詩經》中有5首詩原為二詩誤合為一詩。這樣一來,今本305篇的數目,就根本不可靠了。
上一篇:詩經研究著作·詩童子問十
下一篇:詩經研究著作·詩經世本古義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