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擊筑余音》新詩鑒賞
俗曲篇名,一卷,明末熊開元撰。開元(1600?~1671)字元年,號漁山,又號石人,別署檗庵,嘉魚(今屬湖北)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明時官至行人司副,因事獲罪,遣戍杭州。南明唐王時為隨征東閣大學士,明亡為僧,隱居蘇州靈嚴寺。
此曲一名《萬古愁》,作歸莊撰,曾享大名,民國盧弼據(jù)抄本流傳情況和熊開元生平確定為熊作。
全篇凡二十闋,前后各綴一首七絕,說明作曲本意。
曲詞概述了由混沌初開到明朝滅亡的歷史過程,對于歷代君王、圣賢多有嘲笑、諷刺,甚至斥罵,揭露了統(tǒng)治者爭奪天下殘害百姓的事實,對于清入侵、明代統(tǒng)治者腐朽、官吏投降亦多抨擊之詞。如:“笑笑笑!笑那嘮叨置閏的老唐堯,你何不把自己的丹朱來教導?笑笑笑!笑那虞廷授禪的女夫姚,終日里咨稷契,拜咎陶,命四岳,殺三苗,省方巡狩遠游遨。到頭來只博得湘江兩淚悲新竹,衡岳枯骸葬野篙。試向那九疑山前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好。”(《放拍》)“最可笑那弄笑頭的老尼山,把二百四十的死骷髏提得他沒顛沒倒。”(《變拍》)這些指斥文字好像禪宗中的“呵佛罵祖”,但也正如禪宗的出現(xiàn)意味著佛教危機一樣,這些曲詞也正說明了儒家的思想意識,包括它的對立面和補充———道家思想都再也不能完全維系人心了。
曲中寫到明亡時清統(tǒng)治者的野蠻殘暴:“宮廷瓦礫拋,陵寢松楸倒。但聽得忽喇喇一天胡哨,車兒上滿載著瓊瑤,馬兒上斜摟著妖嬈,打量處處把脾兒燥。急得那些斫不盡蠻子都一樣金線鼠絳,紅纓狗帽,恨不得向大鼻子把都門便做了親爹叫。”(《變拍》)
作者極為鄙視那些認賊作父的奴才。他看透了人生的一切:“俺再不向小朝廷拜獻降胡表,再不向錢神國告納通關鈔,再不向眾醉鄉(xiāng)跪進清渾。拔盡鼠狼毫,椎碎陳玄寶,萬石君已絕交,楮先生告辭了,俺自向長林豐草,山坳水嶠,一曲伴漁樵。”(《歸山早》)此曲雖酉暴然不長,但確實反映了明亡之后遺民亡國之痛的刻骨銘心,他們已有了某種程度的反思,因此才對傳統(tǒng)意識的荒謬和士大夫的無能有所揭露和批判。全曲感慨激憤,寓沉痛于嬉笑怒罵之中。
民國間有張國詮注釋本,書后附有盧弼考證、熊開元傳。有民國時排印《志學叢書》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瓊瑤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臞軒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