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石屏詩集》新詩鑒賞
詩詞別集,十卷,詩七卷,南宋戴復古撰。復古(1167~1248?)字式之,天臺黃巖(今屬浙江)人。所居有石屏山,因以為號,遂以名集。
復古一生不仕,好游歷,足跡幾遍江南半壁山河,浪跡江湖,以詩名于時,是比較典型的江湖詩人。少時曾向陸游學詩,復古詩中也有許多傷世憂時之作。作者往往用直率的詩句抒發其愛國情思和對民生疾苦的關切之情,如讀真德秀《邊事疏》(原題太長,不錄)一詩就是把真氏之奏疏韻文化,很少有詩味,但此詩卻真實地反映了戴氏對國家大事的關切。《織婦嘆》《庚子薦饑》等表達了作者對貧苦人們的同情,但也缺少文采。這些和戴氏文藝觀點注重實用、忽略其審美特質有關。《烏鹽角行》中有句:“鳳簫鼉鼓龍須笛,夜宴華堂醉春色。艷歌妙舞蕩人心,但有歡娛別無益。何如村落卷桐吹,能使時人知稼穡。”作者認為美聽悅目的音樂舞蹈于人無益,只有粗糙的民間作品、律呂簡單的民間音樂才是有用的。戴詩中大量的是抒發個人情思,表現作者浪跡江湖生活的作品,從這些詩篇中可見南宋下層文士生活的困窘和凄涼,如《思家》:“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饑寒應不免,疾病又何如?日夜思歸切,平生作計疏。愁來仍酒醒,不忍讀家書。”其余如“縱懷千里志,也要一枝安”(《贈張季冶》);“持杯問舟子,今夜宿誰鄉”(《舟中夜坐》);“欲作安居計,生涯尚渺茫”(《秋日》)都可見漂泊者的悲哀。戴氏古體較粗糙,其近體則近于韋莊,多清麗疏朗之句。如“云為山態度,水借月精神”(《舟中》);“眼明花在處,春好雨晴時”(《南豐縣南臺包敏道趙伯成同游》)等。
戴氏生前其友人曾為刻《石屏小集》《續集》《第三稿》《第四稿》《第五稿》。去世后,至正間其子文校舊本重刊之。明成化間其裔孫戴鏞多方搜求復古作品,編為十卷,弘治間宋鑒為之刊刻,后世有影明弘治間刻本,又《宋六十家小集》中有《石屏續集》四卷。另有商務印書館民國間所編《四部叢刊》影舊抄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法正宗》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曲論·南詞新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