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唐李長吉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五卷,唐李賀撰,明徐渭、董懋策批注。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河南省宜陽縣)人。唐宗室,年少而多才,十五歲有詩名,元和五年(810)參加河南府試,被推應進士舉,因其父名晉肅,晉、進諧音,嫉妒李賀的人反對他參加進士考試,使其未能參加,后只作了一任奉禮郎從九品小官。渭見《徐渭集》。懋策,字揆仲,會稽(浙江省紹興市)人。
李氏年少才高,又極敏感,對社會、自然、人生等問題都有獨特的感受。其詩以曲折隱晦、撲朔迷離,甚至荒唐怪誕的形式反映了當時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如最高統治者沉溺神仙,不理國政(見《苦晝短》《秦宮詩》《榮華樂》等),其中《馬詩》第二十三寫得最為直截了當,“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其他如藩鎮軍閥,專橫暴虐,宦官典兵誤國,豪門權貴奢侈荒淫等在李詩中都有表現。《公無出門》中的“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斷人骨……”這幅天昏地暗、猛獸相率食人的景象正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寫照。還有一些作品如《感諷五首》其一、《老夫采玉歌》等揭示了人民在沉重的封建剝削下所遭受的苦難。李詩中更多的篇章是抒寫生不逢時的憤慨和人生苦短的嘆惋。如《開愁歌》所云:“我生二十不得意,一生愁謝如枯蘭。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李詩想像豐富而奇特,色彩濃重而艷麗,境界虛幻荒誕,語言富于暗示性、象征性,因此形成奇崛幽峭、秾麗凄清的藝術風格。
李集生前編為四卷,詩二百三十三首,此書第五卷為后人所輯稱為外集。徐、董二人之批注非同時而作,徐批注于先,董繼之于后。徐批注比較簡單,主要指出李詩在藝術上“雕”(雕琢)還是“率(率樸),闡明作者之旨之趣。董氏批注糾正了徐氏一些錯誤,并作了一些補充。
有光緒末《董氏叢書》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韋莊詞校注》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全五代詩》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