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宋詩鈔》新詩鑒賞
宋詩總集,一百零六卷,清吳之振、吳自牧、呂留良編選。
之振(1640~1717)字孟舉,石門(浙江省桐鄉縣)人,以貢生授中書,慷慨好施與,曾受到巡撫范承謨的旌表,學無不通,尤銳意于詩,學宋人不專主一家。吳自牧為其侄。留良(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輪,字用晦,號晚村,石門人。明亡后力圖舉事抗清,家財散盡而事終不成,落發為僧,改名耐可。
此書之編由于明代嘉靖、隆慶以來詩家尊唐抑宋,吳《序》言由于人們鄙薄宋詩“宋人集覆瓿糊壁,棄之若不克盡,故今日搜購最難得”。吳氏認為“宋人詩變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盡,精神獨存。不知者或為‘腐’”。明代前、后“七子”尊崇盛唐,其末流則流于膚廓、叫囂,漸為讀者所厭,人們感到學習盛唐也有弊病,又轉向宋詩學習。而此集之編,目的在于向學習者提供宋詩范本。所以選宋詩不取“近附于唐”者,而“盡宋人之長”,用心破天下宋詩近“腐”之說的荒謬。吳氏叔侄與呂氏在水生草堂讀書,共修此書,黃宗羲亦曾參與意見,最后由吳氏叔侄完成。目錄中列詩人一百家,實收八十四家,每集之首系以小傳并附有評論考證。書中所收卷帙繁浩的別集往往詳前而略后,入選之詩間有誤入,有些小注誤入題目。每小集前面的作者小傳及其評論得失參半,如評王安石晚年小詩說“論者謂其有工致無悲壯,讀之久則令筆拘而格退。余以為不然。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壯即寓于閑澹之中。獨是議論過多,亦是一病耳”,就較為準確。
《宋詩鈔》價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宋詩,把近百家宋代大詩人的別集的精萃集于一編,為研究與學習宋詩提供了方便。
此書完成于康熙十年(1671),最早有康熙間刻本,常見者有商務印書館民國間排印《國學基本叢書》本。另有1986年出版的中華書局標點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瀛奎律髓》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一瓢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