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霽山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五卷,詩三卷,南宋林景熙撰。景熙(1242?~1310)字德旸,號霽山,溫州平陽(浙江省平陽縣)人。咸淳七年(1271)進士,曾官泉州教授、禮部閣架、從政郎。宋亡后,不屈節(jié)投降,以教書為生。
林氏處于南宋王朝覆滅時代,其詩多以憤恨哀怨、慷慨悲涼的詩筆,抒寫國破家亡之痛,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國的懷戀和對侵略者的憎恨,其代表作品《讀文山集》歌頌了文天祥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也是作者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自白。詩最后四句:“書生倚劍歌激烈,萬壑松聲助幽咽。世間灑淚兒女別,大丈夫心一寸鐵。”這里有悲痛、憤恨,有懷戀,但作為支柱的是堅定的信念。另外《題陸放翁詩卷》《聞家則堂大參歸自北寄呈》也都是悼念故國、歌頌堅持民族氣節(jié)者的佳作。還有一些關(guān)懷人民疾苦的作品,如《浙中饑甚六月一日雨頗慰》等。景熙對“詩”有獨特的感受,他認為天地之間大多是詩,只要你去感受:“客鬢雙蓬老拾遺,一燈明滅酒醒時。百年回首忽成夢,萬竅有聲皆是詩。殘夜月枝烏未穩(wěn),故鄉(xiāng)水草雁多饑。夾衣初試新霜冷,欲折黃花寄所思。”(《獨夜》)林詩沉郁蒼涼,悲壯感人,善用比興,寄托深遠。
林詩有元代章祖程注本,林集本十六卷,元代章氏為詩集作注后文集遂散佚,明呂洪為之重編詩并為三卷,又捃摭遺文編為二卷。后有清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本。中華書局1960年據(jù)鮑氏刻本排印。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極玄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又玄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