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論著·傳習錄
明代心學家王守仁的語錄及部分書信匯編而成的哲學專著。由其門人徐愛、錢德洪等編撰。《傳習錄》分上、中、下三卷,卷上為王守仁講學答疑的語錄,卷中是寫給別人的七封書信,卷下一部分是語錄,一部分是王守仁編的 《朱子晚年定論》。王守仁與陸九淵一樣,是反智論者,反對將讀書 (包括圣賢的書)作為修養之道,自然也不愿將心力放在注經和著書上,故他不是著作等身的學者,而是講學傳道的老師。他生前幾乎沒有寫過任何專著,《傳習錄》 和 《大學問》都是身后由門人編錄而成,而且篇幅不大。《傳習錄》所錄,是王守仁的主要學術思想,如卷上記王守仁對 “經”與 “史” 的看法:“以事言曰史,以道言曰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易》是庖羲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 《樂》 即三代史,五經亦即是史。” 后來,章學誠在 《文史通義》 中提出 “六經皆史” 的命題,人人佩服其深刻,其實,王守仁早已言之。又如卷下記王守仁論 “心外無物”:“先生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 ‘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又記“靈明主宰” 說: “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它高? 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它深? 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它吉兇災祥? 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 王守仁主張以 “吾心” 為主宰,他在給別人的書信中寫道: “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 又道: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 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現代學者多推崇李贄反對 “天下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的精神,不知這種反權威的精神實發端于王守仁。值得一提的是卷下收錄的 《朱子晚年定論》,這是王守仁從朱熹的書札中搜集一些與自己觀點相同或相近的片段 (共三十四段) 匯編而成。王守仁為之寫了一篇短序,說朱熹晚年 “大悟舊說之非”,極為后悔 “自誑誑人之罪”,稱世上流行的 《四書集注》、《四書或問》等,大都是朱熹 “中年未定之論”,不能代表朱熹的真正思想; 至于《朱子語類》,那是門人按自己的意見編集的,更不足為訓。王守仁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雖然倍受后代學者非議,但在當時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上一篇:哲學·范疇·五行
下一篇:宗教學·佛教·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