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山谷內(nèi)集注
宋詩別集注本。原名《山谷詩集注》。宋黃庭堅著,宋任淵注。淵字子淵,新津(今屬四川)人。新津有山名天社,因又稱其天社人。紹興元年(1131)以文藝類試四川第一,仕至潼川憲。所作《山谷詩集注》是用建炎二年(1128)黃庭堅的外甥洪炎所編《豫章集》三十卷中的詩集注而成,共二十卷。據(jù)卷首許尹序,知其成書于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原與《后山詩注》并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稱贊任淵大抵“不獨注事,而兼注意,用功為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五四稱贊任注與史容《山谷外集詩注》能考核出處時事,“其大綱皆系于目錄每條之下。使讀者考其歲月,知其遭際,因以推求作詩之本旨”。因為按年編排,對研究黃庭堅的生平、思想及詩風(fēng)變化提供了便利。兼之任淵生活時代與黃庭堅很近,能夠見到今人所無法見到的各種黃詩版本、真跡、石刻,故其注釋為學(xué)者提供了大量可供參考、比較的有用資料,并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典故、語詞的注釋也大體可靠。今人錢鐘書《談藝錄》在指出任注若干失誤后,也說:“見他書中有說山谷詩出處者,求之二注(包括史容《山谷外集詩注》),往往赫然已備。”任注也有失誤之處,宋袁文《甕牖閑評》、趙與旹《賓退錄》、元方回《瀛奎律髓》等均曾提出批評,今人錢鐘書《談藝錄》更指出其注釋不當(dāng),或應(yīng)注而未注之處數(shù)十條之多。但瑕不掩瑜,任注仍具無法替代的價值。此書初刻于四川,現(xiàn)存宋紹定五年(1232)黃埒閩中刻本十五至十七卷三卷,藏北京圖書館。臺灣中央圖書館又有所謂南宋建刊本、明刊黑口本、明陳沛等刊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古刊五三版本,均題《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又有元刻殘本,題《山谷大全詩注》,存一至五卷、七至八卷、十二至二十卷,共十六卷,亦藏北京圖書館。又有明朝鮮覆刊宋紹定五年閩中刊本,日本寬永六年(1629)大和田意閑翻刻宋紹定五年閩中刊本,日本慶安五年(1649)野田彌兵衛(wèi)翻刻宋紹定五年閩中刊本,日本覆刊朝鮮甲寅活字本,日本寬永十二年刊本。現(xiàn)存任淵《山谷詩集注》、與史容《山谷外集詩注》、史季溫《山谷別集詩注》的最早合刻本為明弘治年間刊本,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臺灣中央圖書館均有收藏。其后《四庫叢書》即據(jù)此本抄錄。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翁方綱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校《山谷詩注》,乾隆五十三年(1788)翁氏樹經(jīng)堂刊《黃詩全集》,福建本和廣雅書局本《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中的《山谷詩注》均以此本為底本。翁校本在清中葉后翻刻本頗多,如光緒二年(1876)盧秉均校刻本、民國年間商務(wù)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等。1900年,江西陳三立用楊守敬從日本帶回的日本寬永六年翻宋刻本《山谷詩集注》及朝鮮活字本《外集詩注》、《別集詩注》為底本,刊刻《山谷詩集注》共三十九卷,并取代翁校本的地位。宣統(tǒng)二年(1910)傅春官南昌重刻本、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均據(jù)此本翻刻。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屈原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歲寒堂詩話